智能汽车|红杉、深创投、光速中国等押注汽车科技赛道,国内自动驾驶战斗迫在眉睫,如何突围?( 六 )


与上述观点都不同的是,MINIEYE佑驾创新联合创始人杨广认为,未来几年,L3以下的量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才是市场的主流,公司专注深耕这一块。公司一直坚持的是商用车和乘用车并行、舱内舱外业务并进的发展路线,最终目标就是要提供ADAS+DMS全域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关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公司未来也有布局。
奔向量产阶段最难的过程,不仅要考虑车辆本身和技术的因素,还要考虑外部条件的制约。
从车辆本身来看,自动驾驶量产对车的要求很大,既包括传感器、域控制器的车规级,也包括整个电子电气架构的冗余,以及需要考虑散热、通信能力。这里所谓的“车规级”,是设备或元器件始终如一的可靠性,这是汽车行业最基本的要求,但同时也是这个行业最高的准入门槛。比如既能耐-40℃的低温,也能耐超过100℃的高温;既要有稳定的性能,也要有超长的寿命等。
这只是L4自动驾驶对车辆本身硬件的要求。在外部,还有资金压力、市场教育、安全、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一些列问题。
尤其安全是重中之重。
元戎启行合伙人兼VP刘轩认为:“安全肯定最重要,车辆目前对于普通百姓最重要的意义还是一个交通工具,其他更多的是一种附加价值。以后随着行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车辆有可能变成移动空间,人们可以在上面办更多事情,最优先的还是安全。其次行业内需要有相应的安全标准和相关的法规,但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一个特别统一的标准。”
用户对于辅助驾驶的信任经不起事故挑战,目前行业开始思考需要统一用语。有些新势力第一时间纠正说法,比如理想已经把此前官网上“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高级”两字删掉了,小鹏也把其辅助驾驶系统的名称由此前的“XPILO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改为“XPILOT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实际上,最让人担忧的,不是用户分不清自动驾驶还是辅助驾驶,而是明明知道是辅助驾驶,人们仍然拿生命开玩笑。比如,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或双手离开方向盘超过一定时间时,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会通过语音、拉紧安全带、震动等方式提醒。这时,会有个别驾驶员“嫌麻烦”,遮住摄像头来欺骗系统。
这是驾驶员不懂辅助驾驶的边界吗?大部分驾驶员都懂,因为这些辅助功能用起来是需要习惯与适应的。普通用户对新科技产品有一种倾向,开始完全不信任,但一旦他试过觉得很好,就变得非常信任,这个时候就是出事故的开始。
英博超算创始人&总经理田锋表示:“阻碍量产的因素本质还是技术。汽车要求的是极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被很多人所忽视。举个例子,一个产品做200个,每做100个里面有5个能够达到设计寿命,跟做100个里面有99个能够达安全使用,这两个事情的概率本质上不一样。对于现在的开发者来说,还处在第一个阶段,没法证明 L4自动驾驶在某些情况下是安全的。
目前做的量产产品都是以单车智能为主,接下来的重点可能还是走智慧道路和智慧汽车共同发展。对于自动驾驶未来的发展,各家公司给出了不同的方向。
如果有智慧的道路,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单车智能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上,比方说超视距的感知,这是超出单车传感器的检测范围的,智慧道路就能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但是如果完全去依赖于智慧道路也很难做,L4量产车真的推向市场,首先肯定是在单车智能有过硬的技术,安全性能够足够保证的前提下发生的。智慧道路能够加快它的过程,但不能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元戎启行合伙人兼VP刘轩说道。
驭势科技品牌市场总监张晓丹表示,未来,公司将会一直深耕“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的无人驾驶技术,潜心蓄力。今年到明年,驭势科技将通过更多的商业化项目落地,打造多个行业标杆型无人驾驶物流项目,扩大百亿级体量的机场、厂区物流市场渗透率,领跑无人驾驶商业化;从2023到2024年,驭势科技将抢占千亿级体量的乘用车和商用车新物种市场。从2025开始,随着Robotaxi规模应用逐步成熟,驭势科技希望基于和汽车产业合作伙伴深度绑定和战略联合,实现冲击万亿级体量的Robotaxi市场。
对于未来的发展,未来黑科技FUTURUS创始人兼CEO徐俊峰表示:“公司绝大部分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在开发下一代车载增强现实、数字孪生技术和车载HUD(抬头显示器)产品上,少量资源投入在一些技术创新上,如帮助数字孪生做呈现的全息显示技术。我们相信三年之后,整个互联网行业甚至汽车行业,会看到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发展势头,明后年就能够得到验证。目前全世界最能代表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苹果公司,以及苹果公司跟随者,比如小米。未来的造车理念及人车交互模式,将完全区别于现有的任何汽车,包括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