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农民专家”


中年|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农民专家”
本文插图
李广朝整理实验数据 王路瑶摄
一个小学学历的农民 , 凭借多项发明专利荣获高级工程师职称 , 一路披荆斩棘创立高新科技公司 , 潜心研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 取得9项发明专利 , 36项实用新型专利 , 成为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引领者” , 他就是滑县“农民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李广朝 。
创业路上迎难而上
68岁的李广朝 , 中等个子 , 一张看似很严肃的脸 , 脚上一双“古板”的布鞋尤为抢眼 , 说起话来谦虚内敛 , 给人一种踏实低调的感觉 。
1986年 , 李广朝利用本地盛产果树的资源优势 , 创办“滑县前进食品厂” , 主营水果罐头、农副加工 , 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 在当地小有名气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李广朝了解到活性炭用途 , 这引起了他对活性炭的好奇心 。 想到食品厂的废弃果核可以作为生产活性炭的材料 , 李广朝便萌生跨行做活性炭研发生产的念头 。
说干就干 , 他和省食品研究所所长、其他几位专家开始了市场调研 , 撰写了《利用废果核生产活性炭生产研发可行性报告》 , 全力投入到活性炭材料的生产研发中 。 1999年 , 李广朝租用30余亩厂房 , 开始了自己的“跨行之旅” 。
【中年|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农民专家”】
转行后的李广朝凭着一股子钻劲儿 , 每天都“沉溺于”实验室做试验 , 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向老所长请教 , 找行业的老前辈取经 。
开始尝试用花生壳生产活性炭时 , 李广朝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 “那个时候你要是找广朝 , 就直接去厂区 , 在那里准能找到他 , 他每天都窝在那里做研究 。 ”一名邻居谈起李广朝刚刚建厂时的情景说 。
女儿李常利也是这样评价他:“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整天都很忙碌 , 除了在厂区实验室做实验 , 就是到外地出差 。 有次他在实验室待了三天三夜 , 再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满脸胡子拉碴了 。 ”
一次次的困难挑战 , 一次次的实验积累 , 让李广朝逐步掌握了调试温度、提纯、精致等关键数据 , 最终研发出可以大规模生产、符合行业标准的活性炭 , 在全省迈出了活性炭材料研发的第一步 。
中年|中国储能类炭材料领域的“农民专家”
本文插图
李广朝做实验测试 王路瑶摄
开拓创新填补行业空白
“李总 , 现有的活性炭质量能不能再提升?能不能尝试生产医用的VC活性炭?我想订购8吨 , 要研发新药物 。 ”某药厂负责人主动找李广朝寻求合作 。
当时的VC活性炭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 完全依赖进口 。 但李广朝相信 , 外国人可以研发出来的东西 , 咱中国人一定也能做到 , 就决定放手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