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古人没有照相机复印机,用这招把图像原封不动保存下来
当眼前出现喜爱或难得一见的场景,今天的人们大多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但在久远的古代,既无照相机,又无复印机,如何将有价值的图像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呢?
靠的就是传拓。
文章图片
刘世涛拓制《伯陶摹刻“陈曼生临灵台碑”陶板》。
沧州的彧元堂传拓技艺河北省级非遗传承人刘世涛专门从事传拓工作已近30年。他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碑刻都是请当时的书法名家题写,称为书丹;再请勒石高手刻成,这种碑刻“下真迹一等”,极具价值。传拓技艺使其能够广泛传播,也使人们在临摹经典书法作品时更加便捷。传拓作品为拓本,一般被称为拓片。
“不光碑刻,金属器物上的铭文,器物本身的器型,汉代画像石,汉砖、瓦当图案,还有钱币等等,都可以成为传拓的对象。”刘世涛说。
据了解,现存最早的拓片是唐太宗为骊山温泉撰写的《温泉铭》。原碑遗失,拓片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现由巴黎国立图书馆收藏。
刘世涛说,在一些拍卖会上,一件拓片题跋作品常常能够卖出几千万元的价格,就是因为历史上的真迹没能流传下来,使拓片显得尤为珍贵。在上千年文化传承的历程中,传拓技艺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传拓与金石学关系密切。金石学在宋代开始成为专门的学问并趋于繁荣,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即是金石学研究代表人物。由于以青铜器铭文和碑刻为研究对象,金石学研究中传拓是不可或缺的。传拓本身也因集金石学、考古学、美学等多种学问于一体,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拓片多是对实物进行操作的,本身也很珍贵。历代收藏家都很重视旧拓本,现有的旧拓本大都是各大博物馆里的珍贵文物。清代是金石学的鼎盛时期,金石学大家热衷于传拓技艺,传拓技艺获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刘世涛介绍,在经历了元、明两代的衰颓后,金石学在清代迅猛发展,成为显学。
刘世涛出身于沧州沧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祖传的传拓技艺传到他已是第四代。从小被家庭浓厚的文化氛围所熏陶,除了传拓技艺,刘世涛对书画、篆刻、诗词、楹联、陶刻等传统技艺都有造诣,如今的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集诸多头衔于一身,朋友说他的作品是“六艺合一”。
文章图片
刘世涛拓制《清乾隆五十六年常州府荆溪县呈事碑》。
- 北京日报|宛若仙境!山东日照现平流雾奇观美景
- 北京日报|新疆这两县也实现脱贫,北京帮扶的73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
- 北京日报|“来逛朕的园子吧”!北京有轨电车西郊线变身“三山五园号”
- 北京日报|快讯!疏附县兰干镇等部分乡镇调整为低风险
- 北京晚报|廿四节气起源地在哪里?这些传说涉及三位古人
- 北京日报|北京启动大运河马拉松挑战赛,108.5公里要这么跑
- 北京头条客户端|北京:空气重污染黄警期间中小学停止体育课
- 北京日报|71.6亿!北京地区企业战“疫”捐赠金额领先全国
- 北京头条客户端|CBA | 浙江打出本赛季最大分差 福建一场不胜耻辱11连败
- 北京日报|高价倒卖故宫展览入场票证,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