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前景广阔,市场巨大,成本高昂,难以实现?冷链的“热”与“痛”


全文字数1801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我国在2010年进入人均GDP4000美元大关 , 按照欧美发达国家标准: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时候 , 冷链物流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 是以 , 2010年 , 可视为我国的“冷链元年” 。
十年间 ,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迅速 , 其中冷藏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0.3万辆 , 增加到2019年的21.47万辆;冷链物流企业从2010年的七百余家 , 增加到2019年的1832家;仓储设施从2010年的900万 m3 , 增加到2019年的13095万m3 , 各大物流头部企业与国际物流名企纷纷布局冷链物流 , 看上去冷链物流业已然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
然而现实并不那么美好 , 各商业分析机构给出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国内并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 , 其发展还是只是偏重于运输与冷藏这两个模块 , 整个体系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并不是特别理想 ,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依然处于较早期阶段 。
根据中物联冷链委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 , 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营业收入合计达398.24亿元 , 占整个冷链物流市场13.79%;2018年全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约3035亿元 , 我国农产品行业总产值约达12.5万亿元 。 冷链物流行业产值占农产品总产值尚不到2% 。
以上数据在反映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规模的同时 , 也向所有人撩开其神秘的面纱——欧美国家的冷链运输率已经达到80% , 而这个数据在我国仅为20%多一些 。 尽管物流头部企业抢先布局市场 , 但我们至今为止面对的还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蓝海” 。 如果能够找准行业切入点 , 选择一个合理的细分市场深耕细作的话 , 那么发展前景将非常的诱人 。
但是 , 事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做到的 。 经过十年的发展期 , 国内冷链物流产业正面临着这样一些难题 , 如果不能想办法解决 , 那这将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壁垒 , 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
1.服务品质低 , 运输时效差 。 因为采用专业冷藏物流车配送入户成本相当高 , 目前尚没有任何一家冷链物流企业能真正能实现全程冷链 。 没有全程冷链就意味着冷链物流的存在基础不成立 , 因此最近几年常有因此而发生了商业纠纷 。 小则消费者利益受损 , 大则产生震惊全国的骇人事件 。
2.仓储设施不均衡 。 目前仓储设施的存储总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列水准 , 但人均占有量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 且仓储设施的建筑地点严重不平衡 , 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 西北和西南发展薄弱 。
3.冷链物流的运输设备严重落后 。 我国冷链物流的概念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但和现在的冷链物流相比并不一样 。 早期我国的冷链物流是以冷藏为主 , 保鲜的要求是最近才开始流行的 。 因此 , 市场冷链物流车辆和仓储设施 , 以冷藏为多 。 其运营模式更多地倾向于物流模式 , 从商家手中发往全国各地 , 运输时效保障性差 , 服务品质自然难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