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那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他们失去了“灵魂”吗


MacBook Pro|那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他们失去了“灵魂”吗
文章图片

MacBook Pro|那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他们失去了“灵魂”吗
文章图片

MacBook Pro|那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他们失去了“灵魂”吗
文章图片


他们丧失灵魂了吗?
选择与华为合作 , 车企需要小心翼翼 , 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MacBook Pro|那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他们失去了“灵魂”吗】拒绝第三方公司为自己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陈虹一语将上汽集团带上热搜 。
在上汽集团明确拒绝与华为合作后 , 广汽埃安正式确认将与华为联合开发一系列智能汽车 , 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实际上 , 在广汽埃安确认与华为合作的前一天 , 上汽大众也与华为联合发布了“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 。
二者的区别在哪儿?
上汽集团并非拒绝与华为合作 , 而是拒绝接受供应商整体解决方案 。 不管华为的智能化技术如何先进 , 上汽集团决不放弃主导权 。
自华为宣布进入汽车领域以来 , 选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不在少数 , 极狐、赛力斯、长安汽车……这些与华为合作的车企选择了哪种合作形式?他们是如何想的?
被上汽拒绝的“灵魂”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 , 华为近年来正在大力向智能网联汽车部件供应商发展 。
外部压力下 , 华为手机业务遭到沉重打击 , 它需要汽车这条新赛道 , 但他坚决不造车 。 有业内人士认为 , 华为之所以坚持这一策略 , 是因为它想直取产业链中最有价值、最有利可图的那一部分 , 华为谋求的是汽车行业的主导权 。
特斯拉之后 , 整个汽车行业的价值体系面临重构 , 自动驾驶、智能网联、软件生态逐步取代硬件成为众车企追逐的核心价值 。 当华为表示要成为智能汽车软硬件全栈式供应商时 , 无人不感觉到它的野心 。 这就是“灵魂躯体论”出现的根本原因——没有一家车企愿意给华为当傀儡 , 把自己的命门交到另一家公司手中 。
但是 , 为什么华为不缺合作者?和华为合作 , 是否就意味着交出自己的命门?
首先 , 从华为自身技术分析 , 它的确能为车企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智能产品与服务 。
华为2019年4月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 给自己的定义是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 。 之后 , 华为迅速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单元(下称“汽车BU”) , 直接隶属于华为ICT(信息与通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 , 与三大传统业务集团(BG)地位相当 。
提到供应商 , 自然联想到全球零部件供应商龙头——博世 。 就软件和自动驾驶业务来看 , 博世仍处在研发软硬件相结合的产品的转型期 , 华为的出现必定会给博世带来冲击 。
一样拥有软硬件一体能力 , 华为也被看作最有潜力抵抗特斯拉的企业 。 华为的汽车业务包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和智能车云五个部分 。 对于整车企业 , 华为提供CC架构、三大平台、车内外通信和云服务 , 这些服务都是车企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最需要的部分 。 华为还自己研发毫米波雷达 , 并从AI芯片入手自动驾驶领域 , 提供全套方案 。
去年华为发布鸿蒙系统2.0版本 , 表示未来这一系统将同时应用于手机、家电、智能手表和汽车上 。 如今 , 基于鸿蒙的华为HiCar平台已经与超过30家车厂 , 合作车型超过120款 。 华为预计 , 2021年预装该平台的车型将超过500万辆 。 华为官网资料显示 , 华为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 , 旨在将移动设备和汽车连接 , 利用汽车和移动设备的强属性以及多设备互联能力 , 在手机和汽车之间建立管道 , 把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 , 实现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体验 , 给消费者创造智慧出行体验 。
反观传统车企 , 它们并非未在智能化道路上进行探索 , 却几乎都以失败告终 , 难有大的突破 。 奇瑞、长城、吉利分别推出新品牌 , 以期提升品牌力 , 但尚在初级阶段 , 就遭遇特斯拉等一众新势力的冲击 , 它们在智能化方面没有历史包袱 , 发展也更迅猛 。
根据相关报道 , 驭势科技首席生态创新官邱巍表示 , “对于车企而言 , 想要短时间内建立一支具备战斗力和竞争力的自动驾驶团队是非常困难的 , 需要重头开发或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 并且需要承担最终无法实现的巨大风险 。 ”华为的方案 , 可以帮助传统车企迅速完成数字化转型 , 进入智能汽车的主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