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梅|生“三胎”多为高龄女性备孕需先做健康评估( 二 )


“如果产妇第三胎和第二胎相隔时间不长,在快要临产时,三胎的生产过程可能会更快。”李红梅提醒,不能等到宫缩强烈时才去医院,只要有临产征兆,就要尽快到医院待产。
“怀的上、保得住、生的好,这是我们作为妇产科医生的职责所在。”李红梅告诉采访人员,采访前一天,李红梅所在诊室正巧接生了一个“三胎”宝宝,40岁的产妇前两胎都是顺产,这一胎因为胎儿过大,最终实施了剖宫产。“目前,我们对高龄产妇的剖宫产指征是比较放宽的。针对高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更需要同时考虑大人和孩子两方面情况来做决定。”李红梅说。
高龄产妇日益增多,亟需基层医院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
高龄产妇的增多,不仅意味着生育风险大大增加,同时也对我国生育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围产保健水平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仍然存在。在赫英东看来,医院水平的高低,不只体现在急重症的抢救上,更体现于平时的疾病管理,如在孕期保健中预防不良结局的发生。
目前一线城市的医院,胎儿医学、产前诊断等都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我国大量分娩过程是在县级医院进行的。这种高龄产妇增多的趋势会对孕期保健和卫生系统带来较大压力。赫英东认为,“随着孕产妇年龄的增长,出错风险会增高,要避免孕期漏诊存在明显异常的胎儿,就依赖于彩超和产前诊断技术水平。一旦漏诊,会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如何让基层医院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赫英东建议,一方面医院要练好“基本功”,提高急诊抢救能力;另一方面,对孕妇和新生儿的一些疾病诊断要更加规范,更早识别并及时转诊到有救治能力的上级医院。他指出,“对严重疾病早期识别,规范处理,畅通转诊机制和渠道,基层医院亟需继续提高和改善。”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