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爸爸外出,我顶上”,北航“00后”武汉籍大学生守堤战汛

【北京日报客户端|“爸爸外出,我顶上”,北航“00后”武汉籍大学生守堤战汛】“簰洲湾一弯,武汉水落三尺三”,自古以来,位于湖北省嘉鱼县的簰洲湾就是守卫武汉的一道天然屏障,入夏以来,这里的水情备受关注。最近十来天,簰洲湾大堤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士谔书院2019级学生汪派和500多名乡亲们组成巡堤队伍,日夜不歇地巡查堤坝,排查隐患。
北京日报客户端|“爸爸外出,我顶上”,北航“00后”武汉籍大学生守堤战汛
文章图片
今年19岁的汪派是簰洲湾镇东岭村人,去年考入北航。父亲经营蔬菜,他带着弟弟在家学习。汪派家所在的簰洲湾,地势较为特殊,“自古长江水都是向东流的,但在我们这里是唯一一处向西流的地方,一旦发生洪灾,我们这就是‘首当其冲’的。” 簰洲湾人民与洪水博斗了上千年,代代相传。
7月4日,结束了期末考试的汪派听说村里防汛任务重,人手不够,他想到,“爸爸外出,家里只有妈妈看家,我应该替爸爸守堤。”于是,他主动报名,成为村里防汛工作初期志愿者中唯一一名大学生。
北京日报客户端|“爸爸外出,我顶上”,北航“00后”武汉籍大学生守堤战汛
文章图片
初期的汛情还算可控,汪派与其他志愿者一起,组成30人左右的防汛小队,每天早7点到晚7点,在村里巡查。守堤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清理大堤旁的杂草灌木,以便发现渗水情况;二是在发现渗水现象后通过挖水沟排出渗水,从而保持大堤稳固。
汛情不乐观,汪派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也随着汛情进行了调整,时间上变为从早7点一直连轴工作到次日早上7点,休息一天之后继续。
与白天相比,夜间巡逻挑战更大,晚上光线不好,汪派和防汛小队的成员顶着“一抓一大把的蚊子”,拿起手电筒照明,深一脚浅一脚地反复走动查看,并在相应位置做出标记,以便次日挖水沟。
夜间大风容易导致感冒,还有蚊虫叮咬的烦恼,复杂的水域对于不会游泳的汪派来说也有一定风险,他说:“巡堤的时光其实挺难熬的,但我们几个人会讲讲故事谈谈心,既醒脑提神,又能互相鼓舞。”
受到汛情影响,汪派家的玉米、芝麻、西瓜等作物被淹,鱼塘里的鱼也几乎跑光了,损失不少,他说,好在家中房屋没有渗水等现象,基本生活还能维持。十多天的守护任务之后,汪派已被晒得黝黑,肩膀分成黑白两截,连日的挖沟、割草已使手上磨起水泡。
北京日报客户端|“爸爸外出,我顶上”,北航“00后”武汉籍大学生守堤战汛
文章图片
守堤仍将继续,汪派说,“国家发了补贴,保障我们的生活,我干的事情虽然说不上‘卫国’,但理应‘保家’,我们‘00后’要用自己的力量守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