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中国芯痛”背后:这9位华人,可让全球芯片业地动山摇!( 三 )


在成为AMD领头人之前 , 苏姿丰并不那么有名 。 刚上任时 , 外界一度传言她是黄仁勋的外甥女 , 既是亲戚又是对手 , 这样的关系也时常被人们拿来当作谈资 , 不过后来苏姿丰否认了这段亲戚关系 。
▲苏姿丰
亲戚关系是假 , 竞争激烈是真 。
黄仁勋曾直言 , “AMD新显卡很一般 , 没啥惊喜的 。 要是我们的显卡开启DLSS的话 , 那就直接完爆它了 , 开启实时光线追踪 , 也可以干翻它 。 ”
苏姿丰则在访谈中回应:“我猜想 , 他应该还没有见过这张卡吧!”暗示黄仁勋强行抹黑 。
2020年 , 两家之间的博弈升级 。 先是英伟达宣布400亿美元收购ARM , 剑指数据中心市场 , 随后AMD立即宣布以350亿美元收购深耕数据中心市场几十年的赛灵思 。
这样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半导体行业不断上演 , 一不小心会成为别人的“食物” 。 比如AMD吞下赛灵思、迈威从博通手中拿下大客户思科 , 风光时英伟达也曾是AMD的拟收购对象 , 而在被AMD收购前 , 市场一度传言赛灵思曾经考虑并购AMD 。
在竞争过程中 , 有的因为对手太过强大 , 有的则是因为自身不够审时度势 , 总之淘汰也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
比如2016年4月 , 迈威公司在全球裁员1200人之后 , 宣布了总裁戴伟立和CEO周秀文辞职的消息 。 2021年2月有消息称 , 瑞萨电子集团同意以每股67.50欧元收购英国企业戴乐格半导体(Dialog Semiconductor) 。
【人才是关键】
斗争归斗争 , 一个事实不容忽视 , 那就是:中国人是可以做好半导体的 。
而当前大陆的半导体行业要想迎头赶上 , 最不可或缺的也是人才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半导体行业顶尖人才排除万难回国 , 曾一度打下了领先基础 。
1950年 , 在美国普渡大学任教的王守武决定回国 , 为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 尽管遭到杜鲁门当局的百般刁难 , 他仍想尽办法 , 最终以回乡探母为由 , 才得以辗转回国 。
▲王守武
那一年 , 麻省理工学院的谢希德、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夏培肃、芝加哥大学的汤定元、哈佛大学的黄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林兰英等人也想方设法回到祖国 。
这些当时顶尖的半导体人才 , 回国后自己动手造设备、编撰教材 , 培养了新中国半导体领域的第一批学生 , 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打下了根基 。
遗憾的是 , 由于80年代产业化能力跟不上 , 大陆的半导体行业无奈掉队 。 而彼时欧美日韩却在发展中抓住了先机 , 不断做大做强 。
当大陆想要奋起直追时才发现 , 差距已非短时间可以缩小 。
幸运的是 , 在今天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里 , 华人工程师数量庞大 , 在顶尖芯片设计公司里的核心技术位置 , 华人占据了大多数 。 这些资深工程师 , 都是芯片行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
中微半导体设备公司董事长尹志尧表示 , 自己还在英特尔工作期间就发现 , 英特尔内部研究所的组长、经理全部都是华人 , 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都是中国人 , 5nm以及3nm的三极管结构 , 也是由华人教授胡正明提出来的 。
“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欧美国家的差距 , 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技术 , 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5-10年的时间来挽回 。 中国人在美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 只要肯为国贡献 , 国内也一定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的 。 ”尹志尧曾公开说 。
长久以来 , 亚裔在美国深受歧视 , 能够在行业中站上金字塔顶端的更是少数 。
在美国 , 有一个专门的词用来形容亚裔面临的一种无形升职障碍 , 叫“竹子天花板” 。 大概意思是 , 在一家企业中各个种族人群分别占据不同的岗位 , 而这些岗位之间的界限通常很难打破 , 尤其是亚裔 , 往往大部分处于底层 , 少数处于中层 , 能够进入高层的寥寥无几 。
尤其在今天 , 美国排华情绪高涨 , 华人在海外的发展空间再一次被挤压 。 这或许也是我们进一步吸引优秀人才、解决“缺芯之困”的机会 。
如何吸引并与这些人才共赢 , 是时候好好想想了!
【参考资料】
[1
《芯征程|历史巅峰却遭市值腰斩 , 铁血经理人力挽狂澜 , 它在5G时代赚疯了》36氪
[2
《细数台积电等芯片代工“五大金刚” , 他们拿走了全球市场九成份额》全球TMT
[3
《戴伟立:科技带你去创造梦想》南方人物周刊
[4
《博通宣布总部搬迁至美国 未来收购将不再受CFIUS审查》腾讯科技
[5
《中国“芯”痛史:错失的黄金三十年》钛禾产业观察
[6
《《AMD难抵两大诱惑 , 350亿美元吞下Xilinx》财经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