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编者按:本文来自智能相对论,作者陈选滨,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社区是城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一个缩影。因为两者之间的体系结构和发展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和关联,所以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路径上,以智慧社区为切口,做好小区域范围的智慧管理成为当下市场和社会的一个风口,也是治理切口。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体量在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社区形态和管理也在日趋复杂。对此,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建设智慧社区是作为当下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内容:
一是智慧信息,包括社区信息、住户信息等基本数据的采集;
二是智慧服务,比如在此次疫情下,部分社区实行封闭管理,居民可以在网上买菜,然后有人帮他们送到门口这样的服务就很重要。还包括社区的选举,平时大家都上班,不容易聚集在一起,这时候就需要有这样的网络选举投票服务;
三是虚拟社区,居民可以在虚拟社区聊天、共享资源、处理事务等。
【 张春花|社区管理之痛,将成为谁的智慧切口?】由此可见,智慧社区的建设重点主要有三方面,信息感知、服务延伸以及虚拟社区。在腾讯、华为、旷视、海康威视等服务厂商的解决方案里,都能看到类似的思路和落脚点。但是如果说真正做好这三点内容的社区平台,或许还属微信。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在这里需要理清一点,对于智慧社区建设,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是房地产商、科技公司或者安防厂商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并不是,社区群众也在参与其中的建设,以微信为支点的数字化社区正在加速形成。
智慧社区的“群众路线”值得一提的,以微信为支点推动数字化社区的成功构建并不能归功于腾讯,而是社区群众。
这是一个自发的、自上而下的、无意识的社会行为,微信只是一个“被民众借用”的工具或者说平台。
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内最大的社交软件和聚合平台,很多服务和模式实际上已经逐步跳脱出了它原本的范畴,通过用户自发形成的社群成为了很多新概念的实践场所。就以智慧社区来说,或许很多厂商还没想明白要如何切入庞大的人群体系,实际上社区群众已经在微信群上做到了胡教授所提及的三大内容:
首先是信息感知。尽管这样面向小区住户的信息采集不全面、不系统,但是通过微信群,大部分社区确实在人员信息收集、人员联络和信息传达方面实现了很多跨越。过去需要挨家挨户上门、打电话通知的内容,在短期内都能实现双向传递和感知。
广西某小区物业人员张春花(化名)告诉“智能相对论”,“从疫情爆发到现在组织打疫苗,微信群都帮了我们很多的忙,解决了大部分的联络组织工作。只要把通知、链接发到群里,艾特大伙,基本都能通知到,实在是没有反馈的再通过电话或上门的形式传达一下就行。包括现在谁没打疫苗、第一针、第二针,只要在群里吆喝一下,都能快速的组织起来......”
其次是智慧服务。实际上,对于张春花所在小区的业主来说,智慧服务是什么,他们还搞不清,但是比起以前,现在通过微信群的方式,很多服务确实方便了许多。陈先生(业主)提到,“当时疫情那会儿,物业就是在微信群上来帮各家各户统计买菜信息、送菜什么的,很方便。现在有什么社区投票、活动举办的事情,我们基本都是在微信上来参与和讨论。”
最后是虚拟社区。这对于微信群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异议。本来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微信给用户带来的就是一个虚拟社区的概念。现在各家各户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或是信息需要分享的话,基本上都会通过业主群来进行发布和传达,平常没事也会聚在一起聊聊天、发发红包活络一下。
张春花表示:“小区的老人们经常在群里讨论跳舞、下棋什么的,要是遇到下雨天,也都会在群里唠唠嗑,念叨念叨,看着他们这样互动,有种回到以前住在村里的感觉......。”微信群对于他们来说,俨然成了另一个线上的社区。
可以说,微信群的存在很好的将社区的人连接了起来,为智慧社区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雏形。这种基于群众力量自发形成的新社群,是现在很多小区管理推进的常态。
社群虽好,槽点满满很显然,作为一个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社群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社区管理的问题,但也存在诸多槽点,限制了这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 技术|张勇内部分享,解读阿里巴巴技术路线:把先进技术用到真实的大场景里去
- 海信|不在阿里,也不开海底捞,张勇卖T恤月收入近亿
- 华为智慧屏|手机有必要上一亿像素吗?这组样张对比图给出了答案
- 台积电|明目张胆的“抢”补贴?英特尔直接摊牌!这下或将该美国操心了
- 曲面屏|压箱底的后手?曲面屏+骁龙888,或许该紧张的不是友商
- 笔记本|OriginOS Ocean首张产品海报亮相!设计风格大改,冲击业界最强?
- vivo x|国产手机的拍照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可以看下X70 Pro+的样张
- 英特尔|小米、英特尔入股张艺谋等创办的VR公司
- 华为|11张高清Python全知识地图,强烈建议收藏学习
- 人工智能|张鹏国、虞晶怡领衔!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首批嘉宾重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