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和希|决斗者高桥和希,告别了这个世界( 二 )


正是在这般阴沉黑暗的氛围中 , 漫画第9话引入了一款名为“魔法与巫术”的卡牌游戏 。 游戏很明显致敬了诞生于1993年的集换式卡牌游戏《万智牌》 , 在高桥和希精湛的笔力之下 , 他创造出的怪物们造型各异、充满张力 , 精准把握住了读者们对奇幻元素的追求 。
这一篇章的《游戏王》人气非凡 , 将这部连载作品的人气拔高了一个台阶 。

“恶魔”与“龙”是《游戏王》万年不变的核心设计
但高桥和希并未就此将《游戏王》定性为卡牌游戏漫画 。 在这段故事结束后 , 漫画进入了长达16话的Death-T篇 , 依旧是主打千奇百怪的游戏 , 结果连载人气也随之下滑 。 Death-T篇完结之际 , 本作的人气一度跌至谷底 , 甚至面临腰斩 。

Y轴为作品人气顺位 , 《游戏王》低迷时期甚至排到了惨淡的第20名
根据此后的访谈来看 , Death-T篇章是高桥和希本人最为满意的部分 , 但读者们显然对前面出现的卡牌游戏更感兴趣 。 在一番挣扎无果过后 , 高桥和希终于决定将“打牌”变成漫画的重点 , 事实证明 , 这个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 。
2
其实早在漫画转型之前 , 玩具大厂万代就曾买下《游戏王》的周边版权 , 围绕漫画前期那些稀奇古怪的游戏推出了大量周边玩具 , 还顺带制作了相应的动画以便宣传 。
这版动画在国内通称“朝日版” , 因敷衍的制作及大量的崩坏作画 , 在粉丝群体中被打上了“黑历史”的标签 , 成了一段谁都听说过但同时谁都没看过的都市传说 。

这版动画中人气角色海马濑人的发色被改成了绿色
与漫画的境遇相同 , 朝日版动画并未掀起什么波澜 。 这时的万代也曾推出过“魔法与巫术”的卡片周边 , 但并没为之构建合理的规则体系 , 完全无法发挥原作中卡牌游戏的魅力 。

如今早已绝版的万代版卡片在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卖价
直到1999年2月 , 心灰意冷的万代将《游戏王》周边制作权尽数转卖给了Konami , 新旧时代的交替正式来临 。
Konami在接盘《游戏王》之后 , 发扬了自身游戏设计的长处 , 进一步完善了原作的规则 , 确定了相关术语并选择严谨化表述 。 当时Konami将该规则命名为“大师规则” , 而“大师”之名也得以延续至今天的《游戏王》 。

《游戏王》的最新作正是“大师决斗”
以《游戏王》为名的集换式卡牌就此发行 , 并且一炮而红 。 在人尽皆知的“黑暗大法师”发售之际 , 原定的活动会场东京巨蛋被决斗者们的热情挤满 , 当晚甚至出动了警察进行治安维护工作 。

预计1万人的活动到场了5万5000人
在1999年《游戏王》卡牌正式发行的那一年 , 高桥和希的公开纳税额就一举冲到了日本文化人部门的第一位 , 总额超过4亿日元 , 比位居第二的鸟山明还要高出一大截 。
根据当初Konami与高桥和希的版权商谈的规定 , 每张出售的卡片背面都会印上原作漫画的LOGO , 这也使得每卖出一张卡 , 高桥和希都能拿到版税分成 , 即便低至1% , 在上百亿张的卡片销量面前也足够恐怖 。
实际上到了第二年 , 高桥和希的纳税额就回落不少 , 之后也是长期不如高桥留美子、青山刚昌等漫画家 , 这可能是在卡牌游戏热卖之后 , Konami调整了与高桥和希之间的分成协议;而到了2004年 , 由于隐私法案的更改 , 日本也不再公开高额纳税人名单 , 漫画家们的收入便只能依靠漫画销量推算 , 高桥和希的实际收入就此成谜 。
但只要谈及日本漫画家的收入 , 必然会有人提起高桥和希 , 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于一部曾经造访他住宅的纪录短片 , 片中可以看到高桥家有成排的展柜收集着各类游戏王周边 。

同时 , 高桥宅中还有装修精致的私人影院、酒吧、游艺厅、工作间……从各方面都称得上是“豪宅” , 完美符合大众想象中“躺着赚钱”的惬意生活 。

但物质生活显然不是身为漫画家的高桥和希所追求的全部 。
3
对于Konami而言 , 《游戏王》成为了一棵摇钱树 , 不论是衍生动画还是原作漫画 , 当然最好是以推广产品作为第一要义;但对作为漫画家的高桥和希来说 , 《游戏王》是他历经多年终于得到了关注与认可的作品 , 高桥自然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表达欲 , 让其沦为纯粹的赚钱工具 。
双方之间的妥协和拉锯 , 始终体现在此后《游戏王》的发展史中 。
高桥和希作为原作者 , 享有对作品的最终解释权 , Konami即便是买下了周边版权 , 也没有无权对原作指指点点 。 漫画时常会为了展现故事的冲突性与意外性对既定规则做出些许妥协 , 前后不一致的“出千”行为在当时被冠以“口胡”之名 , 而今口胡已经成了个泛用的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