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动画100岁了,你最喜欢哪一部?( 二 )



1988年 , 万籁鸣(左)和手塚治虫 。
他们在这些作品中逐渐摸索出一些制作经验 。 彼时 , 美国迪士尼出品的《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 , 万氏兄弟受到启发 , 决定根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情节 , 创作《铁扇公主》 , 用牛魔王隐喻日本侵略者 , 鼓舞民众士气 。 为拍摄这部影片 , 万氏兄弟先后组织了100多人参加绘制 , 画出了近2万张画稿 , 拍出近两万尺(约合6666米)毛片 , 历时1年多 , 终于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 。

《铁扇公主》海报 。
面临家国危亡 , 万氏兄弟开始有意识地摆脱西方审美的影响 , 影片里 , 中国山水画第一次被搬上银幕 , 人物造型中 , 尽管孙悟空还有迪士尼动画片角色米老鼠的影子 , 但其他人物明显吸收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 , 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在世界电影史上 , 它是紧步美国的《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之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艺术片 , 凭借这部作品让当时中国的动画艺术无限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
战火连天的1941年 , 这部长达80分钟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轰动上海滩 , 在那个年代 , 它完胜了同时期上映的所有真人演出的电影 。 影片上映一个半月时 , 影响力已席卷亚洲 , 东南亚甚至日本的电影院里都在放映 。 在日本 , 一个少年因为这部影片 , 就此迷上了动画艺术 , 他叫手塚治虫 。 日后 , 他以《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等动画片成为“日本动漫之父” 。 在几十年后的1981年 , 他来到上海 , 终于见到万籁鸣 , 手塚治虫握着自己偶像的手说:“我是看了你的片子以后 , 才搞动画的 。 ”几年后 , 身患绝症自知时日无多的手塚治虫再次到上海拜会古稀之年的万籁鸣 , 并在病中完成动画片《我的孙悟空》草案 , 他在扉页写下“这是我的孙悟空” , 用这部作品向曾经启蒙他的中国动画告别 。

《铁扇公主》剧照 。
《西游记》一直是万籁鸣最喜爱的作品 , 自18岁离开故乡南京 , 他一直随身携带一本《西游记》 , 他最想拍摄的其实是《大闹天宫》 , 奈何规模太大 , 他担心人力物力不够 , 这才转而拍摄《铁扇公主》 , 《铁扇公主》成功后 , 万氏兄弟原本准备着手《大闹天宫》 , 此时战事发生变化 , 日军进入租界 , 投资人撤资 , 《大闹天宫》就此成为他一生的夙愿 , 埋在心底 。
1949年初 , 万氏兄弟受香港电影公司邀请赴港从事美术设计 , 不久后 , 东北电影制片厂下属技术部设立美术片组 , 次年 , 美术片组的主要成员南迁上海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的雏形基本成型 。
1954年 , 万籁鸣从香港回上海探亲 , 受到时代氛围的感染 , 走进即将成立的上美影时 , 他已做出决定 , 要在这里完成自己一生的夙愿——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绘制成动画电影 , 他当即写信叫回弟弟万古蟾 , 兄弟俩即将创造出中国动画史上最辉煌的一张名片 。 随着各路人才的不断涌入 , 上美影终于在1957年正式宣告成立 , 在之后至少30年时间里 , 它托起了60后、70后、 80后、 90后几代人的童年 。
“中国学派”
知名电影史学者李少白曾对新中国建立之初的电影体制做出总结:在借鉴苏联经验基础上 , 建立健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计划经济模式 。 这意味着包括动画人在内的电影工作者不需要考虑商业特性 , 只思考艺术性及教育性 。 从上美影名称中的“美术”二字 , 也许就可一窥当年动画人在美学上的品味与追求 。 上美影创立之初 , 就先后成立了手绘动画片、木偶动画片、剪纸动画片、水墨动画片等多个门类的动画部门 。
那个时代独有的政治空气下 , 上美影在1955年曾拍出颇具苏式风格的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 , 据《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等名作中担任主要原画师的浦稼祥回忆 , 那几乎是一段上美影无资料可参考的历史 , 从有限的西方动画作品中 , 他们学习的主要是技术和刻画人物的经验 , 如何用自己的民族语言讲故事 , 是那一代动画人始终在摸索的核心 。

《骄傲的将军》剧照 。

《小蝌蚪找妈妈》剧照 。

《猪八戒吃西瓜》剧照 。

《神笔》剧照 。
1956年春天 , “探民族形式之路”被上美影第一任厂长特伟提了出来 , 之后几年 , 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动画片《神笔》、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经典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纷纷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