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疫情下的备考!这届北京高考生“超长待机” 体验诸多第一次

2B铅笔、无封套橡皮、黑色签字笔一一放入透明塑料袋,再检查一遍准考证、身份证,定好闹钟,枕着沉沉的梦想睡去。明天,北京近五万高考生即将奔赴全市2867个考场,写下青春的答案,为人生开启新的篇章。
“卷土重来”的疫情,让今年高考生的备考之旅略显曲折:居家学习、首批返校、再次居家……充满忐忑和焦灼的高考复习也呈现“超长待机”模式,多了一个月的准备,多了一份煎熬,也多了一份笃定和期待。
愿每个考生在18岁之后的路上,依旧有温暖守候,都能与更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人生唯一一次要好好纪念
廖昱的生活节奏似乎并没有因为高考的到来而打乱。距离高考还有两三天的时间里,她还在啃着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这是一本她断断续续看着、一直没来得及看完的书;阿瑟·克拉克的《太空漫游》也摆在她的床头,“这本书可以给我很多勇气,去面对各种未知。”
摆在她面前最迫切的未知就是高考,她选择与“未知”和解——即便在如此紧张的关键节点,她也愿意花时间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将自己的高考时刻定格。“这个经历可能是人生唯一一次,如果能留下来一点什么东西,好像也挺特别的,算是记录自己成长的一个方式。如果能让其他人看到我对高考是怎么想的,也还蛮有意思的。”
一波多折的高三,让这届考生有了太多独特的“第一次”,他们对意外的接受度也在不断升级。廖昱也是如此。“最开始说不能回学校上课的时候,其实特别紧张,特别害怕高考会不会因此就考不好了,因为我是一个在学校效率比在家里效率高的人。”廖昱说,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居家学习,首次适应性测试的成绩比自己预期的要理想一些,对高考的信心又回来了。
4月12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宣布高三学生于4月27日率先返校复课,“听到消息觉得特别激动,终于能回学校了!”没想到,6月11日,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暴发;6月16日深夜,北京市教委发布消息,各年级从第二天起一律停止到校上课。“第二次又停课,心情跟上回比,就没有那么大的波折,也没有那么担心了,好像更坦然了。”
廖昱甚至开始觉得居家学习也给了自己很多独特的收获。她表示,去学校复习,日程都比较固定,到校上课、做题,回家吃饭、睡觉;而居家学习期间,中午反而有时间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相当于在这么紧张的高三生活中,让自己有机会变得更加充实一点儿,还是挺好的。”
【北京日报客户端|疫情下的备考!这届北京高考生“超长待机” 体验诸多第一次】对于未来,廖昱有自己的坚持和方向。她从小就想学中文,能被心仪院校的中文系录取最好,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对传媒、历史、哲学,她都有着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