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消费产品创新指南——定义消费者需求( 二 )


有了问题还不行,还得问自己,这个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反脆弱的吗?
借用案例,手机续航不足的问题会长期存在吗?答案是如果电池材料无法突破,问题会一直存在。
建立在真实,且反脆弱的需求,有一个学术名称「 第一性原理 」。
2. 第一性原理有一个媒体广泛报道的传闻,共享充电宝-怪兽充电的创始人蔡光渊曾问过雷军,5G 是否意味着共享充电宝的春天要来了?
雷军回答:太对了,5G 手机的最大特色就是大,因而需要大容量电池,耗电量同比是现在的 2-4 倍。
基于此,并看好创业团队,雷军的顺为资本对怪兽充电连续投资5轮。
因为手机电池续航不足的问题,由此诞生了补充电量的需求。
建立在补充电量这个需求上,有了充电器和充电宝两个不同形态的解决方案,进行需求的满足,解决手机电池续航不足的问题。
站在需求者视角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背后的需求,是进行产品创新的第一视角,而有了产品的创新,才可能会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机会。
3. 全局视角的必要性小米在充电宝这个供应端,利用供应端的成本优势,在连接端(市场端)找到了用户的最大公约数-价格,扩大了用户基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也许你会问,价格不也是消费者需求吗?并不是,如果说价格是消费者需求,那么消费者想要的,不是一个售价69块的充电宝,而是一个免费的充电宝。
69元是产品低到不能再低的成本,刺穿利润,目的是干掉市场里其他的竞争对手。
在连接端(市场端),有很多跟进型企业,根据新产品的市场热度,结合自身优势,布局市场。
比如前文说到的充电宝,罗马仕就利用自有工厂和运营能力带来的成本优势,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
在3C数码产品中,深圳有太多的企业深谙此道,山寨现象即是一个证明。
从问题出发,定义消费者需求,再看满足需求的不同路径上,企业自身的资源是否能以产品的形式进行匹配。
不匹配,意味着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金钱,更多的时间去匹配。
是否需要匹配,不仅是看投入和产出,还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结合市场状况,明确产品的战略目的。
三、存量还是变量,明确产品的战略目的在消费行业中,并不存在赢家通吃的现象。一款产品并不能蚕食所有的市场份额。
对于创新企业来讲,找到了一个用户需求之后,创新了新的产品,但并不意味着原有的市场就没有了。
比如天猫,百度等互联网企业,推出了天猫精灵和百度小爱音箱,是做的变量市场,在原有的市场里开辟了新的增量。
原有的市场依然存在,甚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还在增长。
如果你是做智能音箱的,传统音箱市场只能说是固化市场,对于你而言却是增量市场。
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逻辑和策略。换个视角来看待市场,可以把它更加具象化。
消费行业的企业类型,通常分为产品型,渠道型,看似不一样的生意逻辑,放在消费行业的“人货场”的视角里看,只是出发点不同。
看似是合作关系,但两者面临的是相同的竞争。
一个产品的定义,其实是一家企业的赛道选择。所有的企业,面临的都是存量和变量的竞争。
定义消费者需求之后,我们要结合自身情况,明确产品将要主打的市场,对自身而言是存量还是增量,市场是固化市场还是变化中的市场。
定义消费者需求到明确产品战略目的,是消费产品创新之前的第一步。我们通过什么满足消费者,市场里有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是什么样。
接下来,会在《消费产品创新指南》系列文章-「市场分析&用户调研」中阐述。
本文由 @我是清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连接端|消费产品创新指南——定义消费者需求】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