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消费产品创新指南——定义消费者需求

编辑导语:消费行业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些消费产品中,各企业对于产品的打造以及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那首先就是要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此进行产品的更新创作;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如何定义消费者需求的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连接端|消费产品创新指南——定义消费者需求
文章插图
作为创业者的你,是否面对过这样的问题:产品推出上市,卖不出去,销量不佳,无法起量?作为产品/市场经理的你,是否还在为精准的目标人群需求或者营销策略苦恼?作为OEM/ODM厂商,你的客户在为它的用户喜欢什么产品焦虑,甲方爸爸的焦虑同样是你的焦虑。
《消费产品创新指南》系列文章,围绕PMF模型工具,阐述消费行业创新方法论,帮助你找到顾客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如何满足并抵达他们手中。
说起PMF模型,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一定很熟悉。由马克·安德森发扬光大的PMF模型,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里几乎成了产品经理必用的产品方法模型。
但这个经典的模型在消费领域,却常常被人忽略。事实上,宝洁,玛氏等消费巨头公司内部一直在使用PMF模型。
这些年,众多新的消费品牌崛起,其中不少是宝洁,玛氏这样的巨型公司市场及品牌人员离职创办。
真正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借助内容平台带来的流量红利,成长为年销过亿甚至过十亿元的消费品品牌,PMF模型是奠定坚实基础的核心工具。
围绕PMF模型,形成的一整套产品打造方法,是创新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探索产品增长的产品指南。
一、PMF模型是什么?
连接端|消费产品创新指南——定义消费者需求
文章插图
先有锤子,再去找合适的钉子 vs 先找钉子,看什么锤子合适
PMF,从字面的顺序解读:为产品匹配一个市场。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清华大学的产品课上说:
为产品匹配一个市场,或为市场匹配一个产品,他认为后者才是正确的。
这个结论,在消费领域同样成立。
如果是往前十年到二十年的市场环境,按照字面的意思创业,也许还有成功的几率。当下的市场环境已经“人找货”变成“货找人”。
先有产品,再找市场,一是无法满足消费行业已经非常充分的市场竞争;
二是消费行业,实体产品的迭代周期较长,如果没有一开始就充分验证需求,损失掉的是大笔的投入资金和宝贵的时间。
PMF模型是以市场出发,围绕市场需求打造产品。为什么消费行业需要PMF,谁来负责思考和执行。
我在前文《消费行业,为什么需要市场产品经理》有详细的背景阐述。
围绕市场需求打造产品,在产品企划期共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定义需求、市场分析&用户调研、PMF结论、从PMF到MVP,本篇重点讲述第一阶段-定义需求。
二、定义需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当你拥有了某项技术,或在推广产品时,你是怎样向顾客进行描述的?
“我的技术/产品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or“你有什么问题,我的技术/产品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满足。”
前者的视角是典型的先有锤子,再找合适的钉子。后者的视角则是,先找钉子,再看什么锤子合适。
视角的不同,意味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随之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问题的背后是需求,定义消费者需求,首先我们得提出一个好问题。
提出好问题的前提,我们必须有一个全局视角。
1. 全局视角我们常说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问题,除了消费者视角,还有什么视角?
市场由人,货,场三者构成,更直白一点,供应端,连接端(市场),需求者。每个不同的视角,定义出的需求也不一样。
久远一点的经典案例。在汽车诞生之前,从供应端的角度来看,人们需要的是一辆更快的马车。人们需要的是马车吗?
当然不是,人们需要的是能载人的移动工具-车,汽车比马车更持久更省心,有着巨大的优势。
作为智能生活的第一入口,智能手机是每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的电量不足,一直是使用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从供应端的角度,来看待手机电量不足的问题,只会是做一个更大的电池,或者电池材料有革命性的突破,能容纳更多的电量,由此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就在目前的技术和材料而言,供应端(手机制造厂商)为了平衡整体体验,是无法完全满足顾客需求的。
如果从问题出发定义需求。电池电量不足是需求者(也就是用户)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