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贝索斯所言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 科技进步的浪潮必然不可阻挡 。
在中国式跨界逆袭扰动电子商务的当下 , 只要有一个人迈出了前进的脚步 , 跟随 , 甚至超越便成了其他人不得不做的事情 。
正如近年来 , 阿里、美团、京东、苏宁、华为等各路巨头纷纷官宣“造车” , 抢夺专利资源、加速落地应用……
不难看出 , 在群雄逐鹿般的激烈竞争之下 , 一场新的“抢滩登陆战”正在无人配送领域上演 。
看着愈发火热的赛道 , 曾有一位业内人士预测 , “到2025年 , 无人物流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0万辆 , 而整个市场规模也将达到百亿元 。 ”
诚然 , 成熟的科学技术必然为无人车的迭代升级孕育了天然的“温床” , 但真正促使市场的“盘子”越来越大的 , 更在于眼下的困局 。
例如 , 巨大的成本压力 。
众所周知 , 一次又一次的“低价战”之下 , 目前的快递行业是干多赚少 , “内卷”不断 。
(图源:东北证券)
据统计 , 2021年3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88.18亿件 , 同比增长47.36%;但单票价格继续下降至9.69元/单 , 到达历史最低位 , 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 , 各公司单票收入已经趋近于单票成本 。
行业的“微利困境”下 , 在整个物流链条中成本最高的末端配送 , 必然成了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 。
再例如 , 劳动力短缺的现象愈发严重 。
据数据统计 , 在2021年至2025年 ,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预计会进一步减少3500万人 , 并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 。
(图源:国信证券)
劳动力缺口不断加大的同时 , 快递和即时配送领域的需求却在逐年快速上涨 , 甚至有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 , 中国每天将产生10亿个配送订单 。
因而 , 巨头们争先恐后地加大无人配送的商业布局 , 亦可以被看作是危机之下的未雨绸缪 。
人机共存的时代“哎 , 以后的岗位越来越少了 。 ”
“以后快递员外卖员 , 甚至出租车司机都可能要失业了 。 ”
诚然 , 在有关无人车的评论区里 , 网友的你一言我一语 , 都指向一个问题:这个新出现的替代者 , 是来抢饭碗的吗?
“无人车永远取代不了人 , 永远取代不了配送小哥 。 ”
诚然 , 对于这个问题 , 京东集团副总裁肖军曾在一段采访中给出了答案 。
他表示 , 纵然业内对于无人车的讨论热火朝天 , 但目前机器人配送的主要目的是和人做协同配合 。
比如在胡同这样狭窄的道路 , 一般只能通过一辆车 , 这时候无人车是无法独立工作的 , 但它可以帮助快递员把物品统一送到一个地方 , 再由快递员完成接下来的任务 。
简言之 , 配送行业是一个循环圈 , 需求会一直存在 。
或许新兴的技术会让未来的配送模式不再单一固化 , 但人力始终是行业运转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终将到来的“人机共存”时代浪潮下 , 对于数以万计的配送工作者而言 , 考验或许存在 , 恐慌大可不必 。
作者:电商君
- 华为鸿蒙系统|华为汽车战略布局,进入汽车行业的底气来自哪里?(车车佳)
- 智能化|感知局限下,车路协同的“子弹”还得再飞会儿
- b2c|156天后,网约车市场依然静悄悄
- 智能网联汽车|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二批试点城市公布
- grab|东南亚最大的独角兽,网约车Grab纳斯达克上市,市值345亿美元
- 人机|人机融合时代,中国机器人如何弯道超车
- 阿里巴巴|阿里再次押注网约车:出行市场巨变,滴滴这次危险了?
- 小米科技|小米造车已经开始面向大众用户了
- 车联网|加量不加价,荣耀60系列发布,俩版本差价1000元该选谁?
- 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的“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