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桶前场景教分类 智能监督不缺位( 二 )


为了能更好地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程晨没少下功夫。她积极参加垃圾分类讲座,学习老师的授课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课件,希望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法让他们更快地学会垃圾分类。 那些有关垃圾分类的复杂知识点,通过程晨的梳理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社区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轻松消化。
程晨十分注重培训细节。在一次针对老年志愿者的培训中,她特意将PPT的文字放大,便于老人观看。她还精心设计了提问环节,将讲过的知识点变成有奖问答,不断重复重要的知识点,帮助老年人加深记忆。类似的小细节不胜枚举,处处展现出程晨的用心。前段时间天气炎热,每次培训下来,程晨的口罩都会被汗水浸湿,可她的培训效果却从不打折扣。她说,这就是她工作的意义。
“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去除包装物后再投放”“厨余垃圾在投放时要分两步,垃圾袋务必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外卖也要倒干净,饭盒和剩饭分别投放”……呼家楼街道青创·社区青年汇社工和志愿者们在桶前值守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垃圾分类中比较实用的要点,在进行垃圾分类桶前值守时,他们也会变身“小老师”,为社区居民们“划重点”。
巧用科技
他们是垃圾分类监督员
杜辉是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青年汇的一名青年社工,每天清晨他都需要进入社区AI监管督导系统,通过调取照片和实时摄像头视角拍摄的垃圾投放站情况,来查看居民倾倒垃圾和进行垃圾分类的情况。目前,这个系统已经与小区智能门禁系统相结合,每当发现没有做好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便能追踪到单元门和房号,他会着重对这些没有做好垃圾分类的居民开展耐心劝导和宣传讲解。
【北京青年报|桶前场景教分类 智能监督不缺位】每天检查完电脑终端运营情况后,杜辉便会来到小区门口,向出入小区的居民发放一些垃圾分类的宣传材料。杜辉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自从小区安装了AI智能监管系统后,他一直使用这套系统协助自己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这样我不用一直在垃圾投放站盯着,可以集中查看居民投放情况,也能多些时间给大家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忙完这些工作后,杜辉还会来到社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查看居民累计积分和兑换情况。据了解,积分兑换点只在早晚两个时间段接收居民的厨余垃圾称重,并在月末提供积分兑换服务。“我们给每户发了一张小巧的积分卡,每1斤厨余垃圾可以积1分,在厨余垃圾称重的过程中还能做好分类指导,累计积分达到10就可以兑换,比如55积分就能换到洗衣液,这也是给大家做好垃圾分类的激励。”杜辉说。
虽然垃圾分类工作繁琐又忙碌,但杜辉依然充满热情,“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一名共青团员,我要尽己所能,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让我们的家园环境更美,居住起来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