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我最近看到许多孩子因家庭教育或者学业不堪重负酿成悲剧而再度整理出来的文章,希望能够给那些执着寄托孩子梦想,强加压力的家长们看看,或许有所裨益。
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这一点被后世不断推崇,以为曾氏家法是严厉之下才出现的这一现象,其实相反,曾国藩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相当宽松,与人生境界相比,他把孩子们的事业看得相当淡,只求他们能做一个君子即可。
与古板、严苛的冷面孔出现在历史中的曾国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情感相当丰富的人。对孩子他父爱如山,对妻子他关心备至,对部下他孜孜不倦,可以说通过曾国藩的家庭可以回看到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式男人。在疲于奔命的官场生涯,在九死一生的战场之中,这个男人一最大程度去关心家族每一个人的成长,这些至今都还保留着曾国藩温情脉脉的体温,让人更清晰地看到了历史冷峻之外的一面。
文章插图
父爱如山
对孩子的爱护源于所有的人性,而曾国藩却表现出更多的细腻和耐心。从北漂做京官后,面对高昂的租房和一家上下的生计,一度甚至发生佣人都觉得他没什么出息而把曾国藩炒了鱿鱼。
生活磨砺是曾国藩第一道关口,在他早年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生活中所面临的的各种困难。“夜二更尽,内人生一女。是夜,与九弟同守一夜,不睡。儿子病,甚烦闷,哭泣不时。”常常因为儿子身体不好而严重影响曾国藩的心情,“因儿子不好,未尝看书……儿子已四日不饮食。”在懂医道朋友的治疗下,孩子病慢慢好转,曾国藩才逐渐恢复正常工作学习。有时家庭人手不够用,曾国藩常常是:“抱护小儿一日”,在家哄孩子就是一天,分担妻子压力,这些无不让人看到,曾国藩年轻就是一个顾家的好丈夫。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特色就是“严管厚爱”,通过严厉的学业教导,让孩子们逐渐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所有父母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曾国藩对孩子最大的期许就是做一个有用的人,但是反对他们当官:“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文章插图
曾纪泽,清朝著名外交官
多年后,在外带兵打仗时,甚至叫儿子来看看自己,父子团聚一次,或许能减少病痛,可知在内心深处,这个做父亲的对孩子们的深深眷念之情。他嫌大儿子每次写信给自己都太短:“泽儿写信太短,以后宜长些”当时书信是唯一家人的见面方式,对孩子的来信总觉得看不够,信函写的越长越好,无不说明,作为父亲来讲,对儿子那种难言的想念。
无论前线战事多么紧张,他也从来不敢忽视孩子的学业。甚至可以说,曾国藩是“远程教育”的第一人。他甚至要求曾纪泽和其他曾氏家族的孩子们将作业寄到大营,亲自批改。:“甲三之论、甲五之小讲,已加批付回。”
注重学业,更注重心灵教育。他告诉孩子读书一定不要读死书,要在其中寻找乐趣“得些滋味”,慢慢就会进入“怡悦之境”。并且还鼓励他们劳逸结合,在家的时候弄弄花鸟鱼虫,出门就要学会看风景的乐处,“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他甚至担心孩子因为学业太重而影响成长,明确告诉夫人,如果孩子想玩就玩,别阻拦“听其潇洒闲适,一畅天机。”
【 曾氏|曾国藩给孩子减负,鼓励玩耍,保持天真,为何后世人才不断?对当下启发太多】注重德行,更注重举止气质。曾国藩有句话: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甚至是从鱼化龙的重要手段。“书味深者,面目粹润。”他说曾纪泽“举止过轻,说话太易”、“天资聪颖,但嫌过于玲珑剔透。”甚至告诉曾纪泽认为:“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并且一再嘱咐他说:“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需重厚。”曾国藩对孩子这一要求在今天也时常听到,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稳重、举止大方,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成才的外在必然要求。以至于在父子二人一生中的信件交流中,曾国藩依旧放心不下地反复问询:“尔走路近略重否?说话略钝否?”、“常常记忆否?”
在就任直隶总督后,清理积压案件四万余件的强度工作,同时伴随着多种老年病,左眼几乎失明的情况下,依旧看着二儿子曾纪鸿背书:“二更后,课纪鸿背《左传》十叶,”、“二更后,课纪鸿背书。”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位合格的父亲,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慈爱。
- 才子|孩子是这3属相,小时是孝子,长大是才子,一直在给父母争光
- 父亲|“谁有吃的给我孩子吃一点”父亲在公交上求助,得知原因乘客泪奔
- 禁忌品|被称为“幼儿杀手”的食物,影响发育和身高,家长仍在给宝宝吃
- 淮菇|又到春天“拔高期”,别只给孩子煮骨头汤,掌握这5点孩子猛长个
- 汤泡饭|吃一次相当于吃8个塑料袋,父母还在给孩子吃,发育慢长得矮
- 宝妈|“妈妈,该给我买枕头啦”,宝宝有这3个动作,暗示可用枕头了
- 坐月子|广东一女子坐月子,公婆每天老酒煮鸡,还挑艾叶水给儿媳孙女洗澡
- 孩子|爸爸姓袁,给孩子起个“奇葩”名字,妈妈在幼儿园一喊:吓坏大家
- 锌量|儿童缺锌高发季已来临!过来人传经:四个信号,暗示该给娃补锌了
- 霸道|妈妈的基因霸道起来多强?医生:嫁给黑人小哥,宝宝皮肤却很争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