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社交牛逼症”洗脑全网,他越俗越火?( 二 )


现在社交牛逼已经不再是b哥的专属形容词了 , 随着词条的大热 , 逐渐变成了万物皆可“社交牛逼” 。
不止是人 , 连动物和食物都有它自己的社交牛逼症 。
看起来患有社牛症的朋友们 , 在社交场合不会产生尴尬 。
和陌生人可以无所畏惧地交流 , 不会不自在 , 人再多也没在怕的 。
本社恐无法告知大家社交牛逼症是个什么体验 , 毕竟看到很会社交的人都只会想着怎么绕路走 , 以免产生社交 。
总而言之 , “社交牛逼症”逐渐成为了社恐急需的“病症” 。
02
是谁在逼社恐人患上社牛症?
社交对于拥有社恐的人来说 , 是比找对象还难的事 。
例如定了计划要出门 , 出门前的大半天都在独自焦虑emo , 开始后悔 , 最后变成强迫自己要出门 。
在微信上发错信息无法撤回的社死时刻让人感到窒息;生日最怕吃海底捞 , 因为店员会热情似火地给你举牌唱生日快乐歌 。
在电梯间碰到不是很熟但你又认识的人 , 你就会掏出你那没有信号的手机 。
在路上发现某人迎面走来 , 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和他进行眼神接触的你be like:
这些对善于社交的人来说 , 并没什么 ,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已经足够让社恐人尴尬到抠出三室一厅 。
现实生活的社死时刻都让社恐人羡慕着社牛的“没有心里包袱和压力” 。
例如 , 等红绿灯过马路 , 不管行人的眼光怎么看 , 只要你的世界有音乐 , 那随处都是舞台 。
社恐都怕热情过度的服务员 , 社牛的人则是直接反向对服务员热情 , 让店员无所适从 。
从职业上 , 除了海底捞店员持有社交牛逼症 , 还有出租车司机、发型师tony老师等等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社交无障碍 , 非常健谈 。
甚至已经开始评出 , 东北人才是社交牛逼症的天花板:
“因为社交牛逼症被大家伙儿稀罕 , 我们也是真昧想到啊 。 ”
同时不难发现 , 上一代的父母辈基本都拥有社交牛逼症:
买菜式社交;边走边唱歌;莫名地就跟邻居打好了关系;和不认识的人大聊养生之道等等 。
《乔家的儿女》乔四美应该是近期最社交牛逼的影视人物了 。
在车里睡醒就吃 , 还给周边的人吃、考官面前尬舞、和一群陌生人说如果结婚了就请大伙来 。
包括最近火热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中的欧阳靖 , 性格太好 , 去到哪都会主动社交且替别人考虑 。
七八十年代的人社交凭勇气、情义 , 年轻一代人会玩梗玩网络热词拉进社交距离 。
卡在中间的九十后 , 仿佛只有社恐 。
“社交牛逼症”的再次爆梗 , 一开始或许是鼓励社恐的人勇于表达、迈出艰难的一步 。
但当它成为一种新晋流量密码 , 可以吸引关注时 , 它也就开始变味了 。
03
“社交牛逼症” , 虚无的精神狂欢
从b哥开始爆火的“社交牛逼” , 一开始充满贬义、讽刺 , 哗众取宠是它的别名 。
当这个梗再次被玩起来的时候 , 它不断被当作是创作核心 , 也成为了社恐的向往症状 , 互联网纷纷开贴:
如何患上社交牛逼症 。
网络有需求 , 社交牛逼症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一种文字和视频的创作标配 , 只要你肯把自己当成表演工具 , 那你就是社牛 。
网络对此概念其实也很两极分化 。
有人表示想要立刻患上社牛症:
“社恐表示太羡慕了”

“网络上社交牛逼症 , 现实生活中是社交恐惧症”
也有网友认为社牛就是在哗众取宠:
“看见网络热词就头疼”
“不懂这词的传播意义在哪”
“只要脸皮厚 , 你就是社交牛逼”
最开始的b哥 , 凭着早期视频 , 加上火梗后的更新 , 粉丝早已百万 。
梗还是那些梗 , 受众却是新的一批 。

还有自称“音乐社死区up主”的“樱萍Apple” , 最开始只是在街头广场唱唱动漫歌 。

自从“社交牛逼症“被玩起来之后 , 她便出了相关社死现场的合集 , 满屏的弹幕都是:
”好社死“”这厮掌握了火的要诀“”救命“

尽管是出丑性的视频内容 , 但流量的变化却是非常乐观 , 包括不火的其他up主 , 在做完此类的视频合集后 , 各个平台的播放量都直线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