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青|互联网大厂,别过度「媚青」( 二 )


这就相当于,追女神的人越多,她动心的门槛就越高。
一旦夸如潮水将她包围,你再多的彩虹屁,到她那可能都会自动化为一句——「在吗?」
弄不好,人家还要怼你一句:你好油,「我命油我不油天」。
「被宠爱的有恃无恐」,这道理大家该懂。
更别说,不少讨好者没有get到年轻人的点。
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年轻化元素堆砌,玩玩流行梗、说说yyds,就觉得姿势到位了。
但年轻人哪是那么容易共情的。
05事实上,这届年轻人对很多讨好的Pose已经「免疫」了。
《后浪》刷屏后,不少人并不待见。
中年人的吐槽是:
「各种姿势跪舔年轻人,结果只是一群中年人的自嗨。」
「制作方为了讨好年轻人,已经连底裤都不要了。」
「前浪担心自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于是刻意发浪。」
年轻人的吐槽是:
「您赞美的这都是有钱的后浪。」
「《后浪》里那些吃喝玩乐我体会不到,还是房租涨了500块给我触动更大。」
「我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利,更没有资格奔涌。」
这不难理解:当年轻人打开《后浪》视频,看到的是「朝阳」「希望」之类的赞美,关掉视频,面对的却是996、内卷和高房价时,他们只能是把赞美当灌迷魂汤,把期许当兜售虚假希望,把所有的激励当「福报」式蛊惑话语。
当年轻人一再被告知他们是「接班人」,可现实却给他们泼上一瓢冷水,告诉他们「你只是接锅人」时,他们也只能是放弃幻想、认清事实,回上一句「叔叔,我们不约」。
更有甚者,非但不待见,还会由着被欺骗感反弹为高声量痛骂:
能别把年轻人当韭菜吗?真当年轻人那么好骗啊!
这也难怪:当中年人一边嚷着「年轻人就是好」,一边给年轻人端上「加班」「降薪」的PUA套餐时,他们心里能爽吗?
新周刊那篇《你讨好年轻人的样子,真是可笑》,说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警惕那些媚青的中年人、老年人,他们的夸赞、羡慕,要么是想劝你买单,要么就是哄你吃草产奶的手段。」
如今,一有互联网企业赞美后浪,不少年轻人的本能反应就是:镰刀又要来割韭菜了。
06对年轻人的讨好,往往是「无保留」的——恨不能把所有好词都堆上。
就在这两天,「超6成00后自认为10年内可年入100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不少人就忙不迭地跳出来,反驳那些指出部分00后「预期牛逼症」跟现实脱离的声音,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不必嘲笑他们」。
这未尝不是一种讨好。
讨好年轻人一时爽,被反噬时泪两行。
自称「2020年月活跃用户达5.23亿,其中30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到77%」的某平台,之前就是网暴盛行之地。
当网暴之风说刮就刮时,平台恐怕很难完全跟「网络暴力太可怕了,还好我是施暴者」式反智认知下的漫天戾气切割开来。
认或不认,许多年轻人都是人肉网暴的主力军。
他们不断用网暴打脸着涌向后浪的溢美之词。
谄媚这样的年轻人,只能说是伪善。
有作家说:如果青年只是重复上一代的虚张声势与言不由衷,继承上一代的狭隘与欲望,那便不配获得掌声。
诚如此言。
鲁迅在《三闲集》里也写道:
「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中年人真诚的一大标志,就是不去盲目讨好或踩踏年轻人。
要正视和指出他们身上的问题。
年轻并不意味着各种好,痛饮「网暴鸩酒」的人也不配被赞美。
不可否认,年轻人身上的很多问题,根源在老人身上出了问题。
比如,那些批年轻人躺平可耻的人,更该反思,堵死年轻人上升通道是不是更可耻。
但不能假惺惺地说,年轻人身上的许多问题就不是问题。
看到部分年轻人身上的不足,我们才能顺理成章地往上倒推「机理性症结」。
07年轻人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说到底,这才是更合乎事实的判断——尽管骑墙了些。
不要过度讨好。
王刚的那段脱口秀说得就不失中肯:
不要被潮流所左右,Just keep it real。
作者:佘宗明
本文由 @数字力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媚青|互联网大厂,别过度「媚青」】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