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传统是不是违背了常识,阻碍了经济学的实用化

理想化假设是得出普适原理的必要条件。但普适原理应用时千万别忘了不是理想化的条件。
■网友的回复
我认为是的。也许最初提出“理性人”的经济学家只不过是为了简化理论推导过程,但是很不幸,这被后来人作为了一个无需证明的前提。——以至于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他们依然不知道出了问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所有的证明结果都显示自由经济是最优越的,但就是无法解释长期停滞和进入高速发展。
■网友的回复
假设是没错的,但是生搬硬套就错了。举个例子,经济学总是假设人们是理性的,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事实上,大多数时候人们总觉得经济利益最大化,才叫利益最大化。现实生活中,除了经济利益,还有荣誉利益等其他非经济利益。当然,除去这些以外,还要考虑到人们的思考成本。在面对陌生领域的时候,人们倾向于先验性选择,也就是“打听”。当人们面对复杂决策的时候,倾向于经验主义,从而放弃严谨的推导。经济学不是错误了,而是人们假设的条件太少了,环境太简单了。
■网友的回复
【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传统是不是违背了常识,阻碍了经济学的实用化】 可以类比一个高中的知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网友的回复
个人观点初级微观经济学里,主要讨论的是高度简化的模型和理论,关注的是基本的分析方法和思维。这些东西都是基于一些基本假设推导出来的,这些基本假设就像数学公理一样是推论的基石。理性人的假设对于初级经济学理论来说是符合的,因为这样便于量化人的行为,忽略人的主观因素。但是就是因为这样的假设并不是合理的,所以后面有发展出了行为经济学来解决这个假设不准确的问题。
■网友的回复
歪楼: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产生或者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由很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而成的,而一项经济学理论研究本身就只是对其中一种机制进行探索。固然需要理论研究具有某些现实意义,但在某种机制作用效果被其他效果更大的机制抵消的情况下,硬拿现实数据套理论模型,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的回复
很多国内的经济学家根本就认为经济学就不需要实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