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这篇文章从互联网广告与互联网生态之间的关系出发,客观分析了用户正在被互联网广告驯服,硬广对用户的消费体验已经造成不好的影响,真诚地让用户保持理性思维。推荐想了解广告如何影响用户行为意识的童鞋阅读。
文章插图
1 互联网与广告的天作之合在我看来,广告和用增在很多方面都极其类似,只不过一个是追求广告收益的增长,一个是追求用户规模的增长,其核心路径也可以同样归纳为三步:
触达、认知、转化。
1.1 广告的核心是触达广告,广而告之。
从类型来分,可以粗略分为品牌广告和效果广告,按照百科解释如下:
品牌广告:以树立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直接目的,突出传播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效果广告:在基于效果为基础的广告系统中,广告主只需要为可衡量的结果付费。
而无论哪种广告形式,首先需要做的都是将自己的产品或者内容触达到用户,品牌广告要树立品牌心智,那么追求的是尽可能广的覆盖用户,而效果广告追求效果,希望的必然也是让最有可能为我产品/内容买单的用户看到。
那如果寻找一种媒介,能够在最短时间触达最广大/最精准的用户群,那只能是互联网。
相较于各种传统媒介的各种局限性,互联网最大的特性是最高频、随时随地、且更能确保是有效曝光、数据可统计回收(纸媒用户可能不看,而手机屏幕下,广告内容在一屏中展现,很难不让用户看到)。
1.2 全天候的认知培养在做到精准触达之外,互联网还非常擅长做认知培养,其主要手段有两个:
- 大规模曝光轰炸(比如买各大app开屏等)
- 互动/激励广告形态,广告也能够和你即时互动
1.3 距离转化最近的媒介同样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网购心智深入千家万户,网购便利性、速度性的提升,互联网成为广告转化之间最短的路径,在互联网上触达用户、培养用户心智、再到转化,甚至最快只需要3步(广告曝光-广告点击-产品下单),整个流程无比简单,且全链路可数据监控,这让广告在互联网上迎来了新的春天。
2 被驯化的互联网生态与网民2.1 被驯化的互联网生态第一个互联网广告:HotWired卖给AT&T的Banner
笔者试着顺时间线去看,中文互联网广告诞生的时间,以及其发展历程,想研究整个网络广告生态是如何被驯化的,但结果却惊奇地发现,原来早在1997年3月,中国的第一个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就已经出现(传播网站是Chinabyte,广告表现形式为468×60像素的动画旗帜广告),到1999年初互联网广告已经初具规模,而1999年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正是四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纷纷开始建立的时间,而203也就是说,互联网广告对于互联网生态来说,并不是外来户,而是相伴共生的伙伴关系。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没有广告的互联网,会是更好的一个生态吗?
位于加拿大温哥华的西蒙弗雷泽大学做了一项试验,将广告屏蔽插件安装到浏览器中。测试结果发现,安装广告屏蔽插件的浏览器消耗的流量相比无插件版的浏览器少了25%,并且,当测试对象仅为流媒体视频网站时,插件版消耗的流量比无插件版少了40%。
这个实验虽然粗糙,但很有力地说明了广告的消失不光会使得互联网的流量出现衰减,也会严重影响到互联网巨头们的收益。
而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广告,那么最重要的收费机制就是会员,你能想象单次搜索需要付费,微信发语音消息需要包月会员的日子吗?
那恐怕是比广告更灾难的存在。
2.2 被驯化的互联网用户相较于互联网广告与互联网规模本身的高速增长,单次广告的展现效果几乎每年都在呈现下跌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年代,互联网广告乘着用户规模不断提升的东风,也发展的如火如荼,但随着用户对广告认知的加深,广告的单次展示效果其实是不断下跌的。
说到底,目前广告和用户之间是“强买强卖”的关系,为了促进用户点击,广告也越来越原生化,和本身提供的内容更加相似,诱导用户进行点击触达,而随着互联网广告不断增加,且用户无法自主选择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展示广告,人们对互联网广告抗性也越发的高涨,点击率、阅读量过山车式的下滑。
- 中关村|柳传志在这里被骗、掘金,书写半部科技史的中关村经历了什么?
- 删除|电脑老是自动安装软件,有时还自动跳出广告对话框,必须要根治!
- vivo|热门水桶机上手体验:消费者的需求,被它拿捏得“死死的”
- iPhone|800亿没白出,台积电3nm芯片被确认,iPhone14配置良心有加
- 减值|暴风集团冯鑫被罚终身市场禁入
- 惠普|轻薄本进化有点快 这款惠普 Spectre x360值得入
- 高通骁龙|仅撤离几个月,订单就被2大代工巨头“分走”?郭台铭都始料未及
- 监管机构|谷歌和Meta被俄罗斯监管机构告上法庭,或面临巨额罚款
- 联想集团|3亿消费者被“骗”,人民日报紧急“叫停”,注意这2个套路
- 华为|刚换的手机屏有绿边,被质疑不是原装,商家:是原装,没说是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