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我可能看到了元宇宙的正确打开方式

讲真,三个多月以前,“元宇宙”(Metaverse) 这个概念刚刚火起来的时候,我是很激动的。我认为,互联网自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专业互联网、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带来的 “移动流量红利” 正在枯竭,确实到了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时候了 —— 然而下一阶段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认为是智能家居,有人认为是车联网,但这些概念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而且只是在移动终端的细枝末节上做文章,谈不上什么革命性的变化。
元宇宙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如果它成为现实,那无异于再造一个互联网,甚至再造一个人类社会。元宇宙能给予用户的沉浸式、无间断体验,远远超过了现在一切高科技平台所能提供的。《头号玩家》里的 “绿洲” 那样的世外桃源,只是想象一下就让人激动不已啊!哪怕我们看不到这一幕,如果子孙后代可以看到,那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了。
一夜之间,无数公司都声称自己在做 “元宇宙”,无数的移动 APP 开屏界面打上了 “元宇宙” 的宣传语。有个做风险投资的朋友跟我说:“这年头,要是没收到几十份元宇宙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简直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过,在深入研究一阵之后,我简直伤透了心,甚至耻于再提元宇宙一词了:

  • 绝大部分的 “元宇宙平台”,只是简陋的游戏或社交应用而已,除了带有一定的 UGC 属性,与 “元宇宙” 可谓八杆子打不着。
  • 在社交媒体上热火朝天地讨论 “元宇宙” 的,十个有八个是币圈的,根本不关心 “元宇宙平台” 应该提供什么,只想着去元宇宙发币、炒币;在他们心目中,元宇宙就是一个大型 NFT 交易所,仅此而已。
我的观点很简单:脱离了沉浸式体验的元宇宙就是耍流氓,而 VR 技术是达到沉浸式体验的不二法门。所以我并不认为 Roblox 是 “元宇宙”,国内抄袭 Roblox 的应用就更不是了。所谓元宇宙,既要有 “宇宙”,又要有 “元”,而 “元”(meta) 的本意就是 “超越”—— 你必须提供超越现实世界的丰富体验,才算摸到了元宇宙的边。坦白说,虽然资本市场已经热热闹闹地炒了半年,我们其实仍然站在元宇宙的大门之外,尚未入门。
最近字节跳动收购 VR 硬件厂商 PICO(小鸟看看),让大家终于想起了元宇宙与 VR 技术不可分割的关系;投资者惊呼 “字节跳动也要做元宇宙了”。其实,字节跳动收购 PICO,与当年 Facebook 收购 Oculus,套路是一致的:通过可穿戴硬件进军消费级 VR 市场,目标是把 VR 硬件变成一种类似游戏机、智能手机的通用设备,走进千家万户。到了那个时候,元宇宙或许就真的建立起来了。
这条路线对不对呢?反正我是不看好的,原因有三个。
首先,当前市面上所有的家用级 VR 设备,体验效果都还是比较差的,尤其是交互式体验很薄弱。它们只能让你被动地沉浸在一个虚拟世界中,却很难做到让你去 “影响” 这个世界。与《头号玩家》里包罗万象的 “绿洲” 比起来,这种 VR 体验十分单薄,不足以让用户眼睛一亮。
其次,这些 VR 设备的性能与价格,普遍处于 “高不成低不就” 的状态:作为家用设备而言太贵了,作为专业设备而言又太弱了。除非开发商打算亏本大甩卖,否则这种设备的性价比很难征服千家万户。
最后,即便提升了交互性,这些家用级 VR 设备也只能做到 “人与虚拟世界的交互”(PVE),做不到 “人与人的交互”(PVP)。如果离开了 PVP,游戏体验就会很有限,也谈不上做社交,那还谈什么元宇宙呢?
因为不看好互联网大厂做元宇宙的方向,我就不怎么研究这个领域了。直到前几天,有一群朋友叫我去一家线下 VR 体验馆玩,我说:“线下 VR 我也体验过,没什么意思,就是看个西洋景而已。”
朋友说:“这个体验馆面积特别大,有 1000 多平方米,有各种竞技项目!”
我说:“唔,权当锻炼身体了。不过我还是不抱太大希望。”
朋友又说:“这是现在最火的元宇宙……”
我说:“停!你再说我可就不去了啊。”
最后我们还是去了,在传说中的 1000 平方米 VR 电竞场馆体验了两局,其实也就十几分钟,却人人满头大汗。我惊异地发现,在这十几分钟当中,我居然跑动了整整两公里(这比我平时跑步的配速快一倍)。而且,我居然产生了再体验几次的冲动,因为这个 VR 场馆确实有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