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北京市教委:疫情防控常态化,高校相对封闭管理仍非常必要
光明日报9月11日刊发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的专访。
采访人员:新学期,北京迎来大学生返校,这对高校防疫提出哪些要求?
李奕:
今年秋季开学,北京预计将迎来约93万大学生返校,其中有63万是京外的学生。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的背景下,开学后的高校管理和防疫工作无疑面临巨大压力。
北京市教育两委在暑期经过认真思考和研判,提出了开学后高校管理的几项要求,比如坚持校园相对封闭管理,学校的单元管理,重点环境的消杀,包括北京的校园内仍然要戴口罩等管理措施。
客观来说,这些举措的确会改变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方式,给学生带来一些不便。以“单元管理”的举措为例,我们提出了几个“限”——限流量、限规模、限方式。比如:洗澡要限流排队,吃饭要保持间距,上图书馆要错峰隔位,文艺会演、开学典礼、学术讲座等校园活动人数被严格限制……这些规定短期内会让学生觉得不适应,但这需要一个逐步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采访人员:自7月20日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以来,疫情防控整体形势向好。实施这一系列相对严格的管理措施,必要性在哪里?
李奕:
我们的答案是:非常有必要。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教育系统的特殊性。教育系统跟社会其他部门不一样,是广大青年学生较长时间聚集活动的特殊场所。
其次是高校的特殊性。相比中小学和幼儿园,高校人员密集程度更高:几个人一间宿舍,几十人一个班,上千人共用食堂,宿舍一层楼共用一个水房和浴室……一旦校内出现病例,极有可能出现暴发性疫情。在高校中实行单元管理的目的,就是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最快地溯源和确定风险范围,把对师生健康的影响降到最小。
再次是环境的特殊性。秋冬季北京气候变化大,感冒、流感、诺如病毒等流行病多发,更需要采取相对严格的防疫措施。考虑到这一点,虽然《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中明确师生在校园内可以不戴口罩,但我们依据北京秋冬气候条件、传染病易发等现实情况,要求北京高校师生在校园内继续戴口罩,这也是对师生健康安全负责任的体现,也得到了教育部的认同和支持。
上述的管理措施既不是脱离实际的,也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为了简单的脱责,而正是一种负责任的设计的体现。
采访人员:据媒体报道和学生反映,部分高校在开学后对校园管理过于严格,导致“相对封闭管理”变成“全封闭”,“非必要不出校”变成“出校难”。“相对封闭管理”如何理解?
- 新华网|北京市属医院17个发热门诊11月底前陆续开诊
- 北京日报|北京市属医院17个发热门诊提升改造,月底前陆续开诊
- 北京日报|北京市交管局提示:下周温泉酒店周边道路要“热”起来了
- 北京日报|北京市总工会:快递员集体合同增加工伤险条款
- 中新网|北京市气象局:北京今年入冬日较常年晚4天
- 光明日报|海归硕士当“猪倌”带动乡亲共致富
- 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发改委:采暖季非居民气价调整 供暖价格不调整
- 北京晚报|北京市消协等多个部门机构发布最新质检结果,这些品牌上“黑榜”
- 新华网|今年北京市已累计发生27起高处坠落事故
- 北京日报|晚秋谁更美?北京市属公园今天推荐最美晚秋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