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字的字源是啥( 三 )


此外,由英雄的崩口兵器指代英雄,而英雄是整个族群的英雄,所以英雄可以指代整个族群,是以以「我」字同时可以表示“我们”。如:甲骨文用為貞人名、國名。又用作複數第一人稱代詞,多為殷商之自稱,如《合集》9688:「我受年」,表示我們的禾黍會豐收,這是殷人貞卜自己國家農作物的收成情況。(引自汉语多功能字库网)
作为旁证,「丵」部的上半部构件,很可能是「我」字核心的左部构件,只是方向朝上了,其主要相关字如下:

「我」字的字源是啥

上图中红圈的部分,就是三字共有的构件「丵」之金文。对于该构形,区区认为其从我从手:

「我」字的字源是啥

这么看或许还不够清楚,将「我」字旋转90度,然后拼到「手」字上看看:

「我」字的字源是啥

由于手握,「我」字的手柄构形被覆盖。所以,对「丵」部的理解,其关键变成了对「我」字的理解。而「我」字表示百战余者生手中的崩口兵器。
如此,「丵」部构形则为百战余生的英雄高举他的战斗勋章——崩口的武器。因此,「丵」部可引申表示战斗勋章。其中「業」字的构件「丵」就是指其引申义,最早的「業」字构形含有「去」字,表示获取勋章:

「我」字的字源是啥

后来,篆文「業」变成从木,表示获得的功勋。引申成就,功勋。所谓成功立业(業)是也。
而以上「僕」、「對」二字取的「丵」部构形表象——崩口武器(英雄的战斗武器)。「對」是取回我(自己)用过的武器,而「僕」的构形是举着主人的武器跟着主人,最初含义很可能是“仆(僕)从兵”。
特别是「對」字,取回地上(一堆兵器中)自己的崩口兵器,自然是查对兵器中哪个与自己记忆中的崩口处一致。
已有的回答中贴出锯齿状青铜兵器,并以之为我,但「我」字甲骨文出现的时候,青铜技术恐怕还没出现在神州大地。

■网友的回复
我像锯齿斧的形状。假借为第一人称代词。
■网友的回复
我们知道英文只用一个很简单的I来表示我这个人称概念,为什么汉字会有这么一个奇怪的字符“我”来表示呢。稍有点汉字基础的人也能看出“我”的右边从戈,那“我”这种表示人称的抽象概念和戈这种表示具体武器的东西怎么会牵扯在一起呢?我们能从网上或者一些汉字书上收集到的一些说法基本都差不多:“我表示一个人拿着戈,这就是我”。这种不知所云的解释,估计连作者自已都不信。我们再看东汉祖师爷许慎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