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为啥会是设置这样的结局(详细问题中有剧透,没看的不要点进来哦)

樱良死了。不是因为那场意料之中的胰腺病,而是一个半路犯抽的傻逼杀人犯。让人格外难受。
但是,无论是从手法还是主旨来看,这可能都是最合适而奇妙的安排。
手法来看,樱良最终死于意外,前面作了很多铺垫,比如在咖啡店回家后春树家里的新闻,母亲的强调;二人旅游时关于杀人犯的谈话;上山看烟花时提到杀人事件。也埋下了许多伏笔,比如图书馆时樱良说的,关于明天与意外的言论;住院后,说我会提前告诉你死亡的时间。所以最后的意外,大多数人都是有预料的。
主旨来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樱良即使胰腺病好了,杀人犯脑袋没犯抽,樱良也是会离开的,那是夏天的落幕。夏天结束了,在日语里隐含着很多。那是一夜长大的意思。比如恋爱无疾而终的预兆,青春消失殆尽的季节,梦想跌入现实的分界点。是失去童真变成大人的夜晚,也是人生从充满期待的未知,陷落到无可改变的无所适从、纷乱与茫然。从这点来看,作者只是把这种无可避免的离开美化成了死亡,并将这种“失约”的错愕感,从老生常谈落入俗套的“我原本以为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但你却离开了”,变成了“我想过你可能的各种离开的场景,却想不到你还是走得这么突然,我还是接受不了”。
看完电影,我才真的佩服导演。当我们习惯了这些纯爱的套路,以为不会再被感动的时候,这个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故事,却又将我们的观影体验嵌入了男主的心路历程,并切真地为这段看起来不怎么真实的故事与埋藏于自己心底的情愫所感动。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为啥会是设置这样的结局(详细问题中有剧透,没看的不要点进来哦)

贴吧里有些朋友问我说不理解为什么樱良注定会离开,我在这里也补充一下。
我是从我理解的作品主题上说的。如果樱良患病了,她会去世。而青春中的感情往往会失约,无论是青涩中艰难起步的爱情,或是一起长大的约定,都会随着生活环境的切换,慢慢变得不再重要。所以樱良失约了,她的意外被害是春树始料未及的。如果樱良不患病,她甚至不会有机会深入地与春树接触、交流、理解,最后成为所谓灵魂伴侣。电影中提到,其实樱良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树了,那么为什么一直不主动去接触呢?正如日记里的自白那样,她是在得病之后,想要去发生一些意外,才主动地,甚至很多人看来很“婊”地做了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大胆行为。而接触后,她逐渐发现,只有春树既可以与她分享生活中的愉悦,又可以坦然地同她面对注定分别的事实。即使志趣不投(从看书、吃烤肉的品味来看),但性格互补,两人相处得十分自然、舒适,仍然乐得其所(就比如前期男主的一些言语行为可以说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但是樱良的性格还是将其一一化解了)。我们回顾一个重要配角,隆宏,樱良初中时的男朋友。他优秀上进,自信又大胆。闺密也多次提到,樱良是个重感情的人。那为什么,在那个雨夜,樱良表现得如此决绝呢?不,并不是像有些人所想,是什么樱良患病后刻意离开他那种狗血情节。而是樱良从来都是一个十二分热情而三分钟热度的女孩子。她从来都不是一个打心底里热爱生活的人,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医院里独处的她是多么得无助与疲惫。慢热的男生与积极主动、开朗又可爱的女生。春树与樱良在青春期的成长中走过许多弯路,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恋人,是二者兼有,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如果没有樱良的注定离开,二人根本不会深刻交往。退一步讲,即使二人试着深刻交往,没有死亡或者注定离开这一事件,樱良与春树不会试着思考这些比一般友情更高的事情,他们的感情大概率只会止步于友情或者因意外而生发的爱情。剩下就如我一开始所说,青春期的感情,注定是有一方会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