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器|这项新技术,全球的投影巨头公司都在关注,为什么?

激光器|这项新技术,全球的投影巨头公司都在关注,为什么?

文章图片

激光器|这项新技术,全球的投影巨头公司都在关注,为什么?

文章图片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 , 无论是芯片技术 , 还是以高精尖著称的光刻机 , 很多高端技术都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 显示技术领域也不例外 。 从最早的传统CRT电视机时代 , 到今天广泛应用的液晶显示时代 , 甚至当下的OLED以及曾经传统光源投影显示产品 , 显示行业的话语权大多被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掌握 。
不过 , 从2007年起 , 便于显示行业因为一项新型激光显示技术的崛起而进入一个转折期 。 那一年ALPD显示技术正式面世 , 显示行业进入一个全新激光显示阶段 , 并引发了行业变革 。
具体来说 , ALPD即荧光激光技术 , 采用荧光混合多色激光的技术路线 , 将激光的小光学扩展量、广色域的特点与荧光的高效率、无散斑的特点有机结合 , 从而同时具有了低成本、高亮度、广色域、无散斑等优点 , 革命性地解决了激光显示产业化遇到的困难 。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 , ALPD激光显示技术几经发展迭代 , 市场化应用边界不断拓宽 , 从影院放映、激光工程等商用领域 , 逐步下沉到激光电视、激光微投等规模更为巨大的个人消费级市场 。
当传统RGB激光技术遭遇ALPD激光显示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说 , 激光显示被称为继黑白显示、彩色显示、数字显示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 , 它在继承了数字显示技术优点的基础上 , 还具有单色性好、亮度高、方向性强和相干性强等优势 。
具体来说 , 以面向个人消费群体的激光电视来说 , 它可以解决视频图像全色和颜色超高清问题 , 能够实现“冲击人眼视觉极限”的高保真图像 。
经过多年的技术完善 , 激光显示技术的应用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 那么 , 传统RGB三基色激光显示技术和ALPD激光显示技术 , 谁将引领未来技术革命的发展 , 进而在未来广阔的应用市场中抢占先机与制高点?
散斑问题
传统RGB激光技术 , 是由三基色光直接由对应基色的激光器直接发出 , 光谱窄准直性更好 。 红绿蓝三基色全部为纯正激光光源 , 比激光荧光技术光谱更窄因而具有更好的准直性;可达色域面积较大、边界甚至超出人眼可见光范围 。
“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由于三基色光直接由对应基色的激光器直接发出 , 其光线的强相干性会使得投影出射光在空间上形成了RGB主要缺陷——散斑 , 即随机无规则分布的亮斑和暗斑 。
在实际应用中 , 散斑现象会严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 降低显示质量 。 作为困扰RGB三基色激光显示技术架构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 。 对此 ,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 , 学术界和工业界经过数十年研究 , 至今没有简便有效地解决“RGB散斑问题”的方案 。
然而 , 新一代ALPD激光显示技术 , 成功解决了散班问题 。 该技术采用激光激发荧光的方式其他颜色 , 由于荧光材料由掺杂离子在自发辐射发光 , 不同掺杂离子发出的光在时间上有微小差别 , 并且发光朝向整个空间各个方向 , 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相干性 , 从技术源头上即不易产生散斑 , 因此ALPD激光技术架构相对RGB三基色激光技术架构在原理上克服了散斑的问题 。
光源效率与成本
光源成本直接导致产品价格的巨大差异 , 与光峰科技ALPD激光显示产品相比 , 如果说“散斑”问题是“传统RGB三色激光”技术方案的第一大劣势 , 那么 , “贵”就是“传统RGB三色激光”技术方案的第二大大劣势 。 在同等亮度下 , 采用传统RGB三色激光技术的投影产品成本会高出许多 。
众所周知 , 亮度实际上就是人眼能感知的光线的明亮程度 , 也代表光的能量大小 , 能量越大亮度越高 , 反之亦然 。
RGB三基色激光显示产品需要一定数量的红激光、绿激光和蓝激光进行配比合光 。 就激光器效率而言 , 绿激光器的发光效率一直较低 , 远不如蓝激光器 。 目前效率最高的直接发光的半导体绿激光的发光效率仅为蓝激光的40% , 直接发光的半导体绿激光单芯片的出光功率不足蓝光芯片的25% 。
红激光器所采用的材料温度敏感性高 , 通常需要使用TEC(半导体制冷片)控温 。 不仅成本偏高 , 同时TEC有凝露的问题 , 为了防范该问题导致红激光短路、烧毁 , 需要对红激光进行防水封装 , 进一步推高了采购成本;红激光的生产规模远小于蓝激光 , 导致制造成本高 , 因此红激光的成本远高于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