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臂阿童木|问题教材之前,美日曾用动画片对中国实施了一场商业阳谋( 二 )


因此 , 《变形金刚》动画片在某种意义上 , 就是“免费策略”的产物 。为了卖玩具 , 孩之宝向央视推荐《变形金刚》 。央视出于两个因素 , 拒绝了孩之宝 。 一是当时央视正在热播《猫和老鼠》动画片 , 不缺资源;二是《变形金刚》有较多打斗暴力剧情 , 不适合国情 。随后 , 孩之宝又找到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方电视台 , 并明确表示不收版权费 。《变形金刚》动画截图 这一策略 , 大获成功 。《变形金刚》在中国热播 , 带动了孩之宝玩具的热销 。手帕、书包皮、连环画、洋画卡片、铅笔盒等小学生使用的商品 , 也都带上了变形金刚元素 。
拥有一个正版变形金刚玩具 , 更是成为每一个中国男孩的梦想 。变形金刚洋画卡片 一个变形金刚的价格大约是几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 。
像擎天柱、大力神、基地金刚巨无霸福特等价格更贵 , 最高卖到400多元 。要知道 , 当时北京的平均月工资 , 也就200多元 。变形金刚玩具登陆广州的第一天 , 就被抢购一空 , 月销售额在当年就突破了百万元 。孩之宝赚得盆满钵满 。03 商业阳谋 卡西欧与孩之宝的免费策略 , 当然是一场“商业阳谋” 。这种阳谋 , 今天看来不稀奇 。 但在当时 , 却极具威力 。一方面 , 当时的中国 , 改革开放刚刚起步 , 对市场经济的认知和理解尚处在初级阶段 。卡西欧特别是孩之宝的免费策略 , 堪称是一次“降维打击” 。另一方面 , 当时中国动画片制作水平不高且稀缺 , 《铁臂阿童木》《变形金刚》从产品层面又实施了一次“降维打击” 。更为关键的是 , 动画片的受众是孩子 , 没有分辨力 , 也更容易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润物细无声” , 起始于童年 , 几乎是底层式的 。以变形金刚为例 , 2007年 , 《变形金刚》真人电影登陆国内院线 , 一举拿下2.81亿票房 , 击败冯小刚的《集结号》夺得年度票房冠军 。《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受热捧 《变形金刚》系列5部电影 , 总票房超过了50亿元 。
若加上《大黄蜂》之类的外传电影 , 总票房超过了60亿元 , 堪称吸金怪兽 。《变形金刚》在中国能够大获成功 , 当然与1980年代的动画片有关 。中国人的变形金刚情结 , 不仅推高了票房 , 也带火了玩具 。2007年《变形金刚》热映之际 , 一款87版出品的巨无霸福特从最初的售价仅为200元 , 涨到至少4000元 , 成色好的福特价格最高能达到16000元 , 暴涨80倍 , 成为价格最高的玩具之一 。成色好的福特价格最高能达到16000元 此外 , 北京环球影城里 , 变形金刚也是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 。北京环球影城的变形金刚 孩之宝的商业阳谋 , 太成功了 。04 文化入侵 《铁臂阿童木》和《变形金刚》进入中国 , 一开始就带着明显的商业目的 , 并非是文化入侵 。但是 , 客观上 , 免费送给中国动画片 , 美国、日本不仅赚到了真金白银 , 也传播了自己的文化 。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 , 《铁臂阿童木》和《变形金刚》打开了中国进口动画片的大门 。在《美少女战士》《名侦探柯南》《神奇宝贝》《百变小樱》《数码宝贝》等海外动画片的冲击下 , 中国历史上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 开始走向没落 。数码宝贝动画片截图 自此 , 国产动画也进入了低谷期 。以史为鉴 。《铁臂阿童木》和《变形金刚》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动画片影响力尚且如此之大 , 更何况人手一本的教材 。人教版的教材问题 , 很早之前就存在了 。当下全社会的关注 , 正是一个全面审视的契机 。除了教材 , 我们还要关注儿童绘本 , 特别是大量的进口绘本 。很多网友反映 , 孩子看的绘本中 , 充斥着大量的西方面孔 。 不仅不接地气 , 还会导致孩子的认知偏差 。网友反映的问题绘本 除了美丑 , 我们更要关注教材、绘本等青少年读物中传递的知识、文化和价值观 。网友反映的问题绘本 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的根本力量 , 文化入侵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