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李白的“噫吁嚱” 就是今天的“哦豁”?( 二 )


“蜀语就是蜀方言 , 但不能称之为四川方言 , 之所以用‘蜀语’一词 , 是因为历史上的蜀方言和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相去甚远 。”汪启明补充道 , “但是四川方言是以中上古蜀语为‘底层’ , 发展变化而来的 。”
汪启明指出 , 中上古时期 , 蜀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包括蜀地居住的各民族 。因此 , 在历史的长河中 , 蜀语混合了多种语言 , 而非单一语种 。“魏晋南北朝时期 , 蜀地经历了三件大事 , 给蜀语带来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僚人(蜀地周边的少数民族)入蜀 。据记载 , 西晋初年 , 蜀地只有20多万人口 , 但10余万户僚人来到四川的核心地带 。其次是大量西北流民入蜀 , 他们是从甘肃等地逃难来到四川的 , 还建立了存在50余年的成汉政权 , 原来的三蜀居民却避乱东下 。再就是魏晋南北朝的侨置郡县 , 北方人大量南下 , 来到南方以后 , 北方的语言和南方的语言产生了接触与融合 。”汪启明说 , 这三大事件几乎改变了整个蜀人的结构和蜀语的面貌 。
“不仅如此 , 据《汉书》记载 , 汉代初年关中、西北、山东大荒 , 大批人涌入蜀地;后来还有官员、罪犯、豪强等等 , 都来到了蜀地;三国时期 , 以北方人居多的刘备军队也来了蜀地 。所以说蜀方言是以古蜀语为基础 , 融合了各个时期、各个人群的语言 。”
汪启明说 , 天府文化中的包容特质 , 也可追溯至此 。“四川是很开放包容的 , 不管是朝廷命官还是乞食的难民 , 四川都敞开怀抱迎接 , 可以说成都就是一座移民城市 。但蜀语和其他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产生大量接触与融合 , 蜀语也因此变得很杂 , 并不纯 。”
李白 李白的“噫吁嚱” 就是今天的“哦豁”?
文章图片
2、流传至今
部分蜀语现在还在使用
在《中上古蜀语考论》中 , 汪启明等4位学者通过对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 , 将蜀语词汇编成表列出 。哪些蜀语消失了 , 哪些蜀语流传至今 , 一目了然 。
例如甘蔗 , 在蜀语中被称为“竿蔗” , “蜀语是描述形状 , 现在的叫法是体现味道 。”汪启明说 。
在四川方言中 , 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词语 , 比如“董乱子”“董嘴”的“董” , “院坝”“晒坝”“坝坝电影”的“坝” , “白雨” , 表示人体部位的“倒拐子”、“脚拐子”等蜀方言词 , 也都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