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马克思为何一开始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不支持了呢?( 三 )


《天国之秋》的写法上十分奇特 , 与他的老师史景迁选取的洪秀全的精神世界不同 , 裴士锋是从太平天国的中后期开始涉入 , 选取的也是第二号人物干王洪仁玕 , 除了短暂提及洪秀全 , 其他东王杨秀清、忠王李秀成 , 都提及很少 , 全书甚至没有提过西王萧朝贵 , 重要主角曾国藩也到第六章才现身 。裴士锋选取的时间是以洪仁玕1853年逃到香港当传教士助理开始 , 以洪仁玕1864年遭清兵追补结束 。洪仁玕的特殊性在于他曾在香港与众多传教士有着密切关系 , 而当很多传教士意识到 , 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干王就是他们曾经交往的传教士助理 , 他们以为这是一次可以把基督教传到内地的好机会 。传教士对太平天国有着这种同情 , 而这种源于同一信仰的同情 , 影响了西方人对当时大清帝国和太平天国的不同看法 。但也正是这样的一群传教士 , 当他们深入到中国内陆 , 深入到太平天国的统治区域 , 接触到太平军的领导层之后 , 他们才意识到 , 虽然都是信仰基督教 , 但是洪秀全的基督教绝非他们认同的西方基督教 。而且在这种宗教信仰的背后 , 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军队 , 他们烧杀抢掠 , 无恶不作 , 与腐败的大清帝国并无二致 , 书中有很多战争后的废墟和杀戮的场景 , 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
马克思 马克思为何一开始支持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就不支持了呢?
文章图片
如果说太平军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有什么大的区别 , 除了宗教信仰这一点之外 , 最大的区别是这一起义是发生在近代 , 发生在闭关锁国被外来者打破之后 , 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 这就意味着中国再也不是原来自满自足的个体 , 从此有西方的势力的干涉 , 中国发生的一切都与世界有了密切的关联 。裴士锋在《天国之秋》中借用英国领事(Thomas TaylorMeadows)米迪乐的《中国人及其叛乱》一书的观点 , 认为数千年这个国家的发展就是因为 , 中国人尊敬成功的叛乱 , 把那视为天意的展现 , 叛乱是为了实现上天保住和平、秩序、安稳与繁荣的意志 。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势力的干涉入侵 , 这场叛乱也可能失败 , 然后精心酝酿着下一次叛乱 , 直到推翻摇摇欲坠的大清帝国 , 要不就是代替大清帝国 , 太平天国成为一个新的帝国 。按照英国人的最初的预想 , 他们可以扶持太平军 , 通过这种方式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 。但是 , 当这种扶持并不奏效之后 , 他们选择了扶持曾国藩和湘军 。但是战争结束之后 , 最终的回报同样没有达到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