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时候,怎样把自己未曾经历的场景,人物对话,人物反映等细节写得逼真

我拿这个问题去找体育老师。
【写小说的时候,怎样把自己未曾经历的场景,人物对话,人物反映等细节写得逼真】 体育老师:“多读、多写、多观察!”
我:“道理我都懂,还有更快办法吗?”
体育老师:“绝对没有!投机取巧只会一败涂地! ”
但是,鉴于我的真诚与颜值,体育老师给了我一个套路。
她:“针对读者的阅读方式来写。”

写小说的时候,怎样把自己未曾经历的场景,人物对话,人物反映等细节写得逼真

读者的阅读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视读,是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
读者的眼睛快速扫描文字,捕捉关键词,读取感兴趣的内容,跳过不关心的内容。通过脑补上下文,快速了解故事剧情。

二、默读,是一种速度较慢的阅读。
读者的眼睛一字不落,逐行读取。嘴里虽然没有发出声音,但读者自己能听到每个字、词的读音。读者能够感受到词语、句子的节奏、韵味,体会到作品的细节。

三、研读,是一种速度非常缓慢的阅读。
读者一开始运用视读或默读,当读到感兴趣的地方,会停下来反复思考体会。甚至离开小说,去查考资料。
题主问:写小说的时候,如何把自己未曾经历的场景,人物对话,人物反映等细节写得逼真?
答:
1、假设我们的读者以视读为主,那么细节逼真就没必要。
读者不仅感受不到细节逼真,反而会因为细节描写,影响到对关键词的捕捉,找不到感兴趣的内容,读者从而产生焦躁情绪,嫌作者文青磨唧,最后弃书而走。
解决方法:扫榜。分析并提取畅销作品中的关键词,编排到自己的作品中。咱们作者要把精力集中用在故事剧情上。
2、假设我们的读者以默读为主,那么细节逼真就非常有必要。
细节一旦失真,错谬与漏洞频出,读者就会掀桌子。
解决方法:多读、多写、多观察。
3、假设我们的读者以研读为主,那么这类读者不会把精力放在场景、对话、反应等细节上。
他们研读的目标是小说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细节。
这时,“多读、多写、多观察”的效率太低。
解决方法:咱们作者可直接去知网查阅相关的文献,用以雕琢作品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的细节。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现在的读者以哪种阅读方式为主?


■网友的回复
因为关注幽默的黑导,所以这么老的问题,我都看到了!
真是个好的问题!
我认为,好的作家写出的作品,大多是自己经历过的或者非常熟悉的。
比如莫言的《红高粱》(据说是他山东高密的爷爷奶奶的事)、严歌苓的《一个女人的史诗》(据说源于她妈妈的故事)、《芳华》(据说是她自己文工团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