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清心寡欲”的修女,为何成为了同人作品中的热门角色?( 二 )


然而好景不长——emmm或者说正随了他的心意 , 很快两个年轻修女意识到傻乎乎的聋哑人马塞托不仅长相俊美 , 还不可能暴露自己的秘密 , 便趁着避雨的由头将他拉进了棚子里与其云雨了一番 。 在这之后 , 第三第四 , 乃至第七第八名修女也共享了这个秘密 , 一有机会便来到棚子与他寻欢作乐 。 直到后来 , 院长也抵不住诱惑 , 把马塞托关在自己房间里一连好几天不放他出来时 , 这位庄稼汉终于感觉自己快撑不下去了 , 不得不找机会开口说话 , 将这些日子里自己的遭遇向女院长和盘托出 , 并恳求她能放自己回去 。
您瞧瞧 , 这还是人干的事吗?放着我来!

咳咳 , 院长呢 , 自然是不可能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放他回去 , 反而将他软禁在了修道院内 , 对外宣称是自己和姐妹们的虔诚祈祷让耶稣显圣治愈了马塞托 , 并允许他作为新的财务主管留在修道院 。 很多年后 , 女院长离世 , 马塞托也一把年纪了 , 他这才被允许回到家乡 , 把这段故事添油加醋地讲给小酒馆的每一名酒客 。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
考虑到文艺复兴之后教会丑闻层出不穷 , 这故事不仅有可能是真的 , 甚至可能已经是作者口下留情后的产物了;不过考虑到薄伽丘对教会一向不大友好 , 这故事的演绎成分应该也是相当不少 , 严谨点儿说 , 我们甚至只能确定:在普通百姓看来修道院确实是个他们不太了解的神秘场所——哪怕是到了今天 , 像马德里马约尔广场卡邦涅拉斯这样的修道院依然谢绝任何形式的参观 , 并以最简明扼要的方式向游客出售饼干甜点 , 期间不说一句废话 。

而恐怕也正是源于封闭的神秘感在大众猜想中逐渐发酵 , 这才逐渐形成了某种奇怪……其实很合理的共识:再怎么说修女也是女孩子嘛 , 也有七情六欲 , 也有生理需求 , 虽说有悖誓言吧 , 但偶尔出去找找乐子也是人之常情 , 哪怕像艾玛修女(西班牙剧《无罪之罪》)那样夜夜笙箫回归本性 , 只要在白天履行好作为修女的职责 , 大家反而会认为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好人;相比之下 , 大洋彼岸裘德修女(美剧《美国恐怖故事》第二季)浓妆艳抹勾引教士无疑是在遵循传统 , 只要她不再对病人如此苛刻 , 其实没人在乎她能否以如此手段节节高升 。

于是就这样 , 修女的民间形象便同时具备了相对独立的 , 神圣和世俗的两面性 , 你大可以把她们当做是年轻女孩尽情YY , 并不会减损其作为神职人员的神圣性;不过既然我们把LSP们从道德枷锁中解放了出来 , 那更关键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为什么修女的形象会具备性吸引力?东方的佛教不是也有不少年轻的女性修行者吗?为啥同样神秘的尼姑就很难引起正常人的性冲动 , 反而让人肃然起敬 , 甚至敬而远之呢?

因为她们没有头发……
当然事实不只是这样子的!但显而易见 , 就服饰风格与装饰程度而言 , (大多数)尼姑显然比修女更加质朴 , 更缺乏对世俗男性的吸引力——毕竟从古至今她们中的大多数要么被逼无奈要么心灰意冷 , 都是真有必要或是主动追求遁入空门的 , 衣着打扮自然就一切从简了;而斩断三千愁丝的仪式既象征着修行者与世俗再无瓜葛 , 也进一步降低了她们被俗世侵扰的概率 , 差不多可以被理解为是尼姑在以“社会性自残”的方式 , 不计成本地昭示自己潜心修行之决心 , 自然会让大众肃然起敬 , 转而将那些仍有七情六欲的修行者视为异端 , 加以批判 。

德国洛尔施修道院平面图 , 面积相当惊人
而相比之下 , 修女们的组成就复杂多了:在那些更大更正规的修道院里 , 那些修女因其身份具体职能会被分为“唱诗班”修女和俗世修女 , 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修道院的管理层或潜在管理层 , 有资格学习知识读书写字 , 理论上可以放弃俗世与上帝专心沟通;而后者往往负责在修道院里的具体工作 , 必要时可以走出修道院 , 帮院长和姐妹们跑跑腿 。 此外 , 在一些规模更大更有财力的修道院里 , 还存在着更低一级的外勤修女(externs) , 但由于她们平时只生活在修道院外围几乎不参与院内事物 , 又不是非穿修女制服不可 , 就不把她们看作是正常修女纳入谈论了 。

那么 , 究竟是什么横亘在修女与修女之间 , 让上帝的新娘们尚不能彼此平等呢?
答案是 , 不同的出身 。
以相关制度比较严格的老牌宗教国家西班牙和意大利为例 ,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 , 确有为数不少的优秀女性因自己极端虔诚或有一技之长成功跻身了“唱诗班”修女之行列 ,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个例 , 多数“唱诗班”修女仍为当地贵族之后——确切地说 , 是那些中小贵族不怎么重视的小女儿 , 本身被夺去了继承权 , 想要嫁人家里又出不起嫁妆 , 为顾全自己和家族的名声 , 只能接受家人的安排来到“赞助费”较低的修道院 , 带上白色面纱学习如何成为上帝的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