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种怎样的精神?( 四 )


陶渊明的祖上就是江西人,按说本是寒族 。可是他的曾祖父陶侃,做到了东晋的一把手,非常显赫,是寒族中绝无仅有的特例 。那时的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极其鄙视跨阶层的联姻,而陶渊明的妈妈出自士族名流家庭;而且陶渊明的第一个官职就是江州祭酒,是相当于“副省长”的高官,可见陶家已经被士族接纳,是士族中的一员 。
陶渊明是士族,是顶级贵族,根本就瞧不上寒族,更别说平民了 。陶渊明敢于怒怼顶头上司的“底气”,也就很清楚了 。他不怕辞官,家里有大片土地,有钱有粮,解决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 。在社会上,地位很高,想要再当官也很容易 。他有什么好怕的呢?
然而不巧的是,他所在的时代,正是寒族崛起的时候 。出身寒族的将领刘裕打败桓玄,拯救了东晋,大量寒族将领凭借军功崭露头角 。几乎可以肯定,那个督邮一定就是寒族出身 。所以,轮不到督邮来欺负陶渊明,陶渊明反而不愿穿戴整齐去见他,并鄙夷地说,你个乡巴佬!


陶渊明为什么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是种怎样的精神?
文章图片
【4、不只是诗酒田园】
如果陶渊明只是怀着贵族的一丝骄傲,任谁都瞧不起,又凭着贵族的优越待遇,过着无忧无虑的诗酒田园生活,他怎么能赢得历代这么多牛人的推崇呢?要相信,李白、杜甫、朱熹、鲁迅,没理由他们都看走眼了 。
陶渊明三次做官,又三次辞官 。从他的行为,和他写的诗,可以清楚看出,他一直在是否做官的问题上挣扎 。做官是士族的天然最优选择,有丰厚的俸禄,也有亮丽的朋友圈 。然而,陶渊明并不喜欢(当然也不善于)混这个圈子,他更喜欢清净,喝喝酒、写写诗、刨刨地、逗逗孩子……
他一直在挣扎,直到40岁 。当得知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妹妹突然离世,他非常震动 。人生在世,终究难免一死,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难道要委屈到死?他终于想明白了,“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家 。从此,他“采菊东篱下”,“开荒南野际”,“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
难道陶渊明变成了他自己所鄙夷的“乡里小人”吗?当然不是!他只是贴近自然,偶尔活动活动筋骨罢了 。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和朋友喝酒、写诗,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无拘无束,自由放飞……
陶渊明的“任性”,是有代价的 。没有了丰厚的工资,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幅下降,朋友圈也寥寥无几 。后来,家里又遭遇火灾,生活就更差了 。虽然比真正一贫如洗的农民,要好上千百倍,但比起其他士族,就远远不如了 。但他并不在意,他喝着兑水的劣酒,吃着粗糙的饭菜,盖着破烂的棉被,怡然自得 。
毫无疑问,他是士族里的异类,难免被其他士族品头论足,但他一律无视 。寒族出身的刘裕称帝后,士族的待遇日益下降,陶渊明的生活更加艰难 。但他拒绝承认刘裕的新朝廷,也坚决不要官员送来的钱粮 。他坚持留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