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荒蔓延至家电业,“囤芯”提前半年以上( 二 )
陈建民预计,全球芯片需求急剧上升,芯片产能又没跟得上,且欧美的疫情还在,所以芯片短缺的状况还将持续到2022年,可能要到2022年底才会基本缓解。今年下半年随着欧美国家接种疫苗,人们回到办公室工作,虽然3C产品和小家电的需求会回落,但车用芯片需求将会持续上升。
此外,盛群半导体透露,晶圆厂及封测厂通知近期将有另一波涨价,涨价幅度为15%至30%。汽车电子、物联网和消费电子等应用需求持续提升,推动了MCU市场稳步增长。自去年3月以来,MCU产品报价持续上涨。全球知名半导体市调机构IC Insight预计,2021年全球MCU市场规模有望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7%。
芯片短缺还导致公司与多家芯片制造商下订单,这种现象被称为“双重预订”,进一步加剧了晶圆厂的产能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将更容易获得产能,小公司就比较被动了。”盛陵海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同时,全球液晶面板业正处于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从去年6月起连续涨价超过10个月。今年“五一”国内彩电价格将同比上涨10%,主要是受面板供应偏紧影响,缺芯仅是因素之一。
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调查数据,2020年全球应用于显示的芯片需求规模(含Driver ICTouch ICPowerTCON)约为102.6亿颗,预计2021年总的显示芯片的需求规模在103亿颗左右,同比基本持平。其中,预计2021年全球驱动IC的芯片需求约为76亿颗,同比增长约为2.7%,增幅较2020年略为下降。
2021年将是中国家电龙头企业自研芯片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一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家电行业芯片市场约500亿元,本土化配套率仅5%。目前,中国家电产品中大部分的芯片仍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产空调的MCU主控芯片,超过七成来自于瑞萨电子、英飞凌、TI(德州仪器)、东芝、NXP(恩智浦)等外资品牌。
今年,芯片和IGBT、IPM模块等进口价上升、交期延长,加快国产化是大势所趋。3月在2021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上,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信视像、长虹控股、格兰仕都不约而同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芯”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家电产业将由原来追求速度、粗放发展的模式,向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通过自研芯片,促进智能家电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创造更多价值,将是必由之路。“但从长远来看,未来对于家电业大量需求的40nm(纳米)以上制程的普通半导体行业,买方市场的形态将长期存在。投资行为切不可一哄而上。”陈建民提醒说。
- 芯片|功率半导体有多紧俏?博世亲自下场生产碳化硅芯片,目标产能上亿颗!
- 优派|美国很满意:150多家芯片厂商,都“自愿”提交了详细数据
- iqoo|IP68+144Hz!独显芯片+5500mAh,iQOO9 Pro不再低调
- 芯片|谁能救滴滴?
- iPhone|800亿没白出,台积电3nm芯片被确认,iPhone14配置良心有加
- Pixel|旗舰芯片市场格局变了,4nm旗舰之争联发科优势形成
- 折叠屏|OPPO首款折叠屏正式入网!或采用自研影像芯片,本月发布
- 阿里达摩院成功研发存算一体AI芯片
- 麒麟9000|麒麟9000系列芯片数量成迷,mate50仍有望搭载麒麟9000芯片
- 芯片|天玑1200MAX和天玑1200究竟有什么差别?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