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车”还是“赌车”?小米、创维、大疆等科技巨头纷纷下注

近期,科技巨头跨界造车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在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浪潮下,一大批科技巨头也正在争相进入。
据《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不完全统计,仅4月份以来,就有包括小米、滴滴、创维等多家公司宣布造车,而阿里、百度、华为等公司与传统车企或汽车零部件企业联合打造智能汽车新品牌的消息也层出不穷。
科技巨头们为什么要扎堆新能源汽车?“造车热”的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在推动?又有哪些问题值得“冷思考”?
科技企业掀起“造车狂潮”
本周,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的造车计划又有了最新进展。据韩国媒体日前披露,苹果将与韩国LG和加拿大麦格纳的合资企业“LG麦格纳电子动力总成”合作,生产其早期的电动汽车车型。在此之前,苹果的造车项目还曾在今年1月份和2月份分别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以及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起亚汽车传出过“绯闻”。
同样是在本周,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公司第18届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表示,希望通过强力投资自动驾驶软件来推动汽车行业的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推动汽车行业和ICT行业走向融合,为华为带来长期持续的战略机会。从徐直军的话中不难看出,华为虽然“不造车”,但会成为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最新消息是,华为与ARCFOX极狐共同打造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亮相,新车将会搭载3颗华为激光雷达,并匹配超级全栈算法、超级数据湖、超级计算和传感器硬件。而在今年第四季度,北汽、长安和广汽都有望推出全栈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子品牌智能汽车,车身上会有HI(Huawei Inside)logo。
华为的“友商”小米则更进一步,于3月30日晚间宣布,将亲自下场造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项目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据《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统计,小米官宣智能电动汽车项目正式立项之后,又有多家科技企业跟进。
4月9日,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小米生态链公司石头科技(688169.SH)的创始人兼CEO昌敬已经成立上海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控股人持有其69.8%的股权,该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智能电动汽车业务。
4月10日,在第九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家电视领域的龙头企业创维带来了一辆“创维汽车”,随后又在创维电视的认证微博发布主题为“再一次,创导未来”的海报,正式宣布造车。
4月12日,在无人机领域颇具盛名的大疆也宣布即将进入汽车领域,将于本月19日开幕的上海车展发布相关产品。大疆推出智能驾驶业务品牌“大疆车载”,据其官微描述,大疆车载将“专注于智能驾驶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服务”。换言之,大疆此次涉足汽车行业并非要造整车。
此外,滴滴、网易、腾讯等公司也都在近期传出过将要造车的消息,似乎一夜之间“不造车都不好意思再叫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了”。随后,网易和腾讯都对此予以否认,而滴滴方面却并未回应。
为什么要扎堆造车?
事实上,在小米之前就已有不少科技公司入局汽车产业。今年1月份,阿里、上汽和浦东新区联合注资汽车公司智己汽车,正式亮相2款量产车型;2月份,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在其母公司鸿海集团举办的开工团拜会上表示,基于该公司开放软硬件平台(富士康造车平台MIH)制造的首批电动汽车将于今年年底发布;3月份,百度和吉利组建的合资公司集度汽车成立,百度造车正式落地……
在科技巨头密集布局智能电动车业务背后,是新能源车市场高增长的愿景。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1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万辆和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4倍。今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销量再创新高。
对此,华金证券指出,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增长。中银证券分析预计,2021年全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长期来看,汽车行业碳达峰及碳中和将推动新能源销量持续高速增长。
而对于科技巨头和互联网大厂纷纷入场造车背后的核心原因,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认为,汽车大概率是科技领域未来10年新的终端。如果丢掉这个科技终端,就有可能输掉未来的竞争。所以,科技企业现在比很多传统车企转型的意愿还要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