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在线网|年报观察:合康新能底气十足,轻装迈入快车道

春寒尚料峭 , 暖意却渐浓 。 2022年4月11日晚间 , 合康新能(以下简称公司)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和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
报告显示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
, 剔除剥离子公司的影响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62%
, 实现归母净利润5,025.90万元
, 同比增长109.76%
, 实现扭亏为盈 。 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
, 剔除剥离的影响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96%
, 实现归母净利润955.95万元
, 同比增长4.87%

齐鲁在线网|年报观察:合康新能底气十足,轻装迈入快车道
图片
这份年报可谓给倒春寒中的行业投资者们带来了丝丝暖意 。 在中国双碳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大背景下 , 围绕工业自动化装备和绿色能源业务的合康新能 , 得益于美的集团的深度协同赋能 , 以及自身的业务战略调整和持续研发投入 , 同时在品牌、市场、营销、管理、人才、服务等多角度发力 , 实现了全面扭亏为盈 , 打开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
01
大势所趋 , 势不可挡

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浪潮下 , 围绕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进行投资布局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抢占先机的重要举措 。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0双碳计划 , 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2020年15.9%提高到2025年20% , 进一步降低每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 从制造业角度看 , 钢铁、石化、化工、采矿、建筑材料、纺织、造纸等行业对高压变频器、低压变频器和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等节能自动化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 。
齐鲁在线网|年报观察:合康新能底气十足,轻装迈入快车道
图片
Solar energy panel photovoltaic cell and wind turbine farm power generator in nature landscape for production of renewable green energy is friendly industry. Cle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在相关产品层面 , MIR数据显示 , 2021年国内中高压变频器市场增速创近4年新高 , 达到17.2%
, 总规模接近54.6
亿元
, 同期国内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309.53
亿元
, 同比增长17%
, 而且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 , 国产变频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
在电能质量管理方面 , 随着中国能源政策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力的支持快速提升 , 对电网灵活的调节能力、稳定性和高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产品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增长 。 据中国工控网数据 , 2021年SVG市场规模约50
亿元
, 同比增长超15%
, 并且预计2021~2023年SVG的市场规模将保持超13%的复合增长 。
随着全球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应用规模持续扩大 , 储能设备作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和新型能源网络的重要支撑 。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预测 , 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保守场景下将达35.5GW ,这意味着
2022~2025
年期间 , 储能将保持年均
72%
以上的高复合增长率 。

02
集团赋能 , 降本增效

自2020年4月美的集团成为公司控股股东以来 , 公司积极响应美的集团的绿色战略 , 承担了美的集团绿色战略绿电项目的统筹和落地 , 陆续开始在光伏、储能业务方面进行全新布局 。
经过一年多时间 , 美的集团带来的赋能效应明显 。 包括研发生产资金投入、研发立项人员投入以及生产采购资源等研发生产资源的协同;利用美的集团海外强大的销售渠道网络提供全球营销资源赋能;在国内市场美的集团内部协同光伏屋顶等项目可为公司带来增量业务 , 而且集团在国内的下沉渠道也为公司拓展国内其他光伏业务打下基础 。
在降本增效方面 , 公司努力践行美的集团全产业链、全产品线的精细化管理理念 , 并依托美的集团全球领先的制造水平和规模优势 , 同时充分利用美的集团的规模集采优势 , 即使在2021年大宗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 , 公司供应链整体未受到较大影响 , 采购成本稳中有降 , 为公司2021年扭亏为盈提供了支撑 。
03
聚焦主业 , 轻装上阵

在宏观经济及市场波动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 , 公司适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 , 包括聚焦公司主营业务 , 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 改善资产结构 , 优化资源配置 , 降低公司经营风险等 。 报告期内 , 公司基于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对与公司协同性较低或不利于公司高质量发展的11家子公司进行剥离 , 截至2022年2月 , 公司基本已经完成对于上市公司体内所有外围业务的剥离 , 剥离业务后前三季度营收仍同比增长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