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骁龙|芯片价格一年暴涨100多倍,全球缺芯困局何时能缓解?( 三 )


王品臻对钛媒体App表示 , 由于部分企业在2021年第一季度向上游加价追加晶圆代工产能 。 因此 , 根据历史半导体供应周期变化情况 , 且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 , 他认为 , 预计2022年左右 , 芯片产能周期会向下 , 供给抬升、价格回落 , 供需结构将出现明显改善 。

“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公司研发的国产AI芯片以及加速卡(来源:由钛媒体App编辑拍摄)
实际上 , 这场全球“缺芯”困局背后 , 国产替代的呼声愈发高涨 。 面对“卡脖子”处境 , 国产芯片替代如何正确发展 , 成为行业关键话题 。
宋春雨对钛媒体App表示 , 这一轮“缺芯潮” , 对于中国完善布局芯片半导体产业链十分关键 。 因为汽车电子大部分来自于消费电子 , 而中国是消费电子大国 , 也是全球制造大国 。 因此 , 中国需要尽快发力国产芯片半导体 。
“我觉得首先中国要加强芯片半导体领域前端的技术人才培养 , 加大基础技术创新力度;其次就是要在包括光刻机、光刻胶等半导体材料、制造装备领域全面布局 。 中国要布局优秀的半导体制造企业 , 鼓励科学家做技术创新、原始创新 , 比如自研的指令集等 。 ”宋春雨表示 , 芯片产业发展一方面要靠市场化机制 , 另一方面国家要制定相应政策 , 比如分阶段成立半导体产业基金 , 解决创新源泉问题 。
从产业链来看 , 目前中国芯片半导体自给率为15%-20%左右 , 85%依赖进口 。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 , 2021年中国芯片(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已超过4400亿美元(2.8万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25.6%左右 , 比同年中国进口的石油和大豆加起来都多 。 其中 , 汽车电子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进口占比超80% 。
霍翰松认为 , 如今在“缺芯”等因素下 , 中国本土汽车芯片企业得到了很多发展的机会 , 包括进入核心产品供应链的机会 。 但是大家也要看到 , 近几年国内芯片设计厂商数量大幅增长 , 大家都想要分一杯羹 , 行业很容易会陷入低质竞争的困局 , 所以如何协调行业健康发展 , 这将会是重要挑战 。
中国半导体产业在近几年 , 取得了多个从0到1 , 1到10的进展 , 也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 , 但同时也要认识到 ,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整体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 仍有待提高 。
霍翰松对钛媒体App表示 , “中国要缩小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 关键在于完善行业的生态圈 , 加强各方合作 , 同时在关注龙头企业的同时 , 也要照顾到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 , 实现整体发展 。 ”
“半导体行业本身就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 , 海外龙头有先行优势 , 大家要看到他们的高毛利、高营收、高市占率 , 而这些‘果’都源于他们长期资本投入的‘因’ 。 中国本土企业作为追赶者 , 资本不该急功近利 , 应该给拥有深厚技术与布局的企业一点耐心 , 共同抓紧缺芯、国内本土巨大需求等方面所带来的机遇 。 ”霍翰松表示 。
宋春雨表示 , 目前中国大陆受制约的7nm等先进制程工艺 , 对于解决芯片短缺的汽车电子来说并非是最重要的 。 由于国内已掌握28nm关键技术 , 未来两年 , 超过市场97%的汽车电子芯片 , 有望在中国大陆的晶圆厂进行生产制造 , 但自动驾驶、CPU、智能驾舱等7nm、5nm芯片 , 短期内依然要依赖台积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