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虚拟数字人,活得并不容易( 四 )


而在艾媒咨询提供的数据中 , 虚拟偶像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 2021年 , 虚拟偶像带动整体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 , 预计2022年将分别达到1866.1亿元和120.8亿元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也认为虚拟偶像、Vtuber可能是目前最有商业化前景的方向 , “毕竟能与用户直接交互 , 想象空间比单向的CG视频更大 。 ”
在一众虚拟数字人前景未明的时候 , 虚拟偶像团体A-SOUL给业界注入不少信心 。 3月8日 , 乐华娱乐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通过各机构对招股书的解读 , 推测出A-SOUL在2021年取得的收入应不少于1700万 。 尽管这个数字只占乐华总收入的不到3% , 远远无法和乐华旗下的流量明星相提并论 , 但已经是虚拟数字人迄今取得的最好成绩 。
国内虚拟偶像产业预测/图片:艾媒咨询
至于其它表演型、服务型数字人 , 除了流量变现 , 目前还没能看到明确的商业路径 。 虚拟带货主播可以节约商家的人力成本 , 但能否替代真人的评测功能 , 与真人是竞争关系还是竞合关系仍有待验证;借助春晚、冬奥会吸引到广泛关注的虚拟媒体主播、记者 , 似乎使命完成 , 又回归了此前不温不火的状态;而当下企业的大部分“虚拟员工” , 与此前的智能客服差异不大 , 能被人记住的 , 只有少数采用独特人设展现企业品牌形象、用于营销的IP 。
虎嗅也从燃麦科技(AYAYI孵化团队)了解到 , “目前数字人只占公司四分之一的业务板块 , 当AYAYI引领了数字人行业以后 , 其实她的任务已经完成 , 我们现在正在筹备数字厂牌 , 孵化数字艺术家 , 举办数字艺术展览 , 上线数字藏品平台等 。 ”
每一类、乃至每一个数字人 , 可能都在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 。 那么此后一段时间 , 什么样的数字人可能会接近成功呢?
在较近阶段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认为主流的打造虚拟数字人IP的途径可能会有如下几种:
1.自带IP属性的明星 。 例如虚拟邓丽君、梅兰芳、威尔史密斯等真人的数字复刻 , 运营思路其实就是真人明星的再现 , 是最具技术和产品挑战的一种数字人形式 。
2.与真人联动的虚拟数字人IP 。 此类IP运营方式会对运营方有更专业和更全局化的要求 , 一般都有传统的艺人经纪公司参与 , 主要以突破既有用户圈层、规避真人塌房风险等为核心诉求 。
3.基于成熟的MCN网红打造IP 。 在此维度上 , 由于可观的技术投入费用在前 , 虚拟数字人必然趋于劣势 。
4.基于故事、游戏虚拟世界创建出来的IP 。 此类IP打造方式更符合传统IP的打造思路 , 从文字到平面、立体、动态… 内容形式也会从传统纸媒、多屏覆盖到新媒体的各个维度 , 属于高举高打的形式 。 整体投入巨大 , 且成功概率呈漏斗型 , 只有经久不息的内容和质量才能持续打动观众 , 形成真正的IP 。
5.基于二次元形象而打造的虚拟数字人IP 。 这类虚拟偶像虽然相对技术门槛低 , 但用户触达难度高 , 并非光靠砸钱堆人就能成功 。
国内虚拟人产业链/图片:艾媒咨询
在稍长远的周期中 , 百度李士岩认为 , 数字人是基于计算机平台的交互载体 , 将呈现段落式发展 。 “当下所处的平面计算时代 , 主要以服务型与表演型数字人应用为主 , 下一个阶段是更大的时代 , 暂时定义为空间计算时代 。 空间计算时代计算平台呈现的信息不再是平面的 , 而是实时三维的 , 届时核心用户的行为大概会有社交、获取商品、信息消费、获得服务四类 , 那么能够提供个性化交互、能提供情绪价值和内容价值的虚拟分身是必选项 , 能够提供人文情感关怀、又能保证效率的服务型数字人则是另一种应用形态 。 在未来的空间计算时代 , 一定会产生比现在平面计算时代更大的市场 。 ”
写在最后
正如柳夜熙“地支迷阵”短片中抛出的核心矛盾——随着虚拟数字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舆论泡沫、伦理制约等问题将可能成为潜在的风险 , 人类也必将直面AI与人类、数字人与人类的议题 。
对此 , 李士岩认为 , “在当前的虚拟数字人领域 , 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生产工具 , 人的创造力加上生产工具 , 可以更高效更低成本地生产内容 。 ”
腾讯NExT Studios团队也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
“作为科技产物 , 虚拟数字人背后的“魂”或“神” , 依旧需要依托人、或者人工智能完整表达 。 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动捕技术以及AI技术的发展 , 虚拟数字人将在场景技术、情感技术、交互技术上产生长足的进步 , 这就会让未来的数字人越来越接近于真人 , 甚至于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