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电脑|曾经逆水行舟,如今却被浪潮淹没,神舟电脑到底怎么了?( 二 )



2004年 , 神舟电脑从英特尔购买了2万个赛扬M1.2GCPU , 放入库存后的第一个季度才卖了1000个 。
后来英特尔问吴海军还有三万个你要不要 , 他想了想说这么好的笔记本CPU才卖48美金 , 就全都囤在了仓库 。
下一步 , 他立刻去找准系统厂商谈合作 , 当时准系统的市场价为250-260美金 , 因为5万的订单 , 吴海军把价格砍到了210美金 。
再加上对硬盘空间的略微削减 , 以及凭借5万订单带来的显示器上的优惠 , 最终笔记本以4999的价格售出 , 结果却为神舟电脑带来了四千万的收益 。
这种倒着做的生产模式 , 也被吴海军称为按供应生产 。

当时的国内市场 , 传统的生产模式叫做按计划生产 , 先下计划再生产、销售 , 这种模式早已落后于时代 。
后来出现了一种按订单生产的模式 , 就是按照客户的订单开始组装电脑 , 这一模式被戴尔神话 , 但也渐渐被国内环境所淘汰 。
思前想后 , 吴海军认识到对高科技产品来说 , 最适合的就是按供应生产 , 并把这种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
在这种模式下 , 神舟电脑在生产过程中节约了10%-20%的成本 , 为打赢价格战提供了保障 。
【神舟电脑|曾经逆水行舟,如今却被浪潮淹没,神舟电脑到底怎么了?】为了进一步阐述这种“按供应生产”的理论 , 吴海军又提出了“炸弹理论” 。

靠着不断扔出炸弹 , 轰炸市场 , 神舟的销量整整翻了三倍 , 它的市场占有率跃升至第二 , 仅次于联想 。
2005年的笔记本零售市场上 , 神舟的销量甚至超越了它的前辈 。
满怀信心的吴海军在看到神舟电脑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后 , 也开始着手自己的上市计划 。
2005年 , 神舟电脑赴港上市的行程被搁浅;2008年试图冲击中小板 , 又因为金融危机再次搁浅;3年后 , 神舟电脑在创业板的上市申请未经通过;2012年第四次冲击IPO时 , 才终于获得核准 , 但最终依然未能成功上市 。

在2011年的审核报告中 , 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认为 , 神舟电脑的招股书存在三大“硬伤” , 一是公司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存在明显差异;二是未能合理解释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 , 但毛利率逐年上升现象;三是公司2010年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电脑零配件销售 , 可能对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
这三大问题 , 在次年冲击IPO时 , 竟然都得到了好转 。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一针见血地指出 , “神舟电脑的IPO申请文件存在美化报表的嫌疑 。 ”
从2001年到2011年 , 神舟电脑以黑马的姿态迅速崛起 。
但是近年来PC市场的利润日益透明 , 利差逐渐缩小 , 以低价著称的神舟电脑已经节节败退 。

联想副总裁刘军曾预言 , 2010到2015年 , PC市场必然衰退 , 移动端会实现对PC产业的逆转 。
在这样一个后PC时代 , 越来越多厂家销声匿迹 , 神舟也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
2012年 , 是神舟电脑的转型之年 。
它与ZOL合作 , 走上定制笔记本的道路 。
在当年PC市场整体表现低迷的状况下 , 神舟为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战神系列 , 成为销量增长最快的品牌 。

这款满足了大部分游戏发烧友想要畅玩3A大作愿望的笔记本 , 价格上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绝对优势 。
在高端机方面 , 它也毫不逊色 。
神舟GX10-CP7 PLUS这款超级豪华的游戏本 , 在双1080显卡和I78代处理器的加持下 , 也能完美的以4K分辨率运行各种大型游戏 。
神舟电脑的高层曾公开表示过对于移动端产品的不屑 , 但造化弄人 , 神舟还是被迫走向了移动互联网产品 。
从2011年神舟发布首款平板电脑灵雅LipadT10 , 到2013年一口气发布了9款价格在399-999之间阶梯式分布的智能机型 。 至此 , 神舟“价格屠夫”的角色 , 更加深入人心 。

相比于早间年低价所带来的高销量 , 现在更多人提起神舟电脑 , 都会潜意识地认定其为一款低端产品 。
它不够有名气 , 外观不好看 , 但是对于吴海军来说 , 这的确是他的毕生心血 。

这个酷爱文学的企业家 , 说话间总透露着一些民族英雄情结 。
在一次酒席上 , 一位高官的助手聊起国外的笔记本 , 并贬低国内的品牌 。
吴海军当场驳斥了她 , 他说你用纳税人供奉的薪水 , 去买国外的笔记本 , 然后让他们生产更多暴利产品来打压民族品牌 , 这是一种卖国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