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动画片角色作为独立个体的情况下,探讨非脸谱化角色的造型设计( 二 )



当然还有很多动画作品中都有类似与我们以往固化思维有着反差与反转的角色 。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角色在外在形象的塑造上都存在着脸谱化的特征 。
首先是在外形的刻画上 , 非脸谱化的角色是有着很大的特点的 。 老话常说不要以貌取人 , 但当我们看到一张陌生面孔时 , 会下意识地对这个陌生面孔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 通过外貌快速的断定此人善恶 。
有心理学家曾指出 , 快速地从人的外貌中做出判断是因为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学会了筛选与分类 , 锻炼了我们挑选这些信号的功能 。

如在《卑鄙的我》中 , 格鲁有着尖尖的鼻子 , 一颗光滑没有头发的圆脑袋 , 两条细长的竹竿腿承载着宽大的身躯 , 根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验的判断 , 这类外型外貌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压迫感 , 在看到这个形象第一眼联想到的就是坏人 。
在动画电影《钟楼怪人》中 , 主角卡西莫多是一个丑陋的畸形人 , 严重驼背、几何形的锥子脸、仰天的鼻子、参差不齐的牙齿和独眼 , 整个人的形象可以用“丑八怪”来形容都不足为过 , 我们也会下意识认为丑陋之人很邪恶 。
但其实这些角色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和我们第一眼的判断是有很大出入的 , 通过反差式的角色形象不仅能丰富剧情 , 还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

由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结的经验然后通过同类化外貌的夸张塑造 , 这就使得角色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 从而缺少新意 , 但非脸谱化角色打破这种同质化 , 使得角色在外在形象上不具有相似特征 。
一些通过角色形象所展现出来的外貌、身材体态、服饰等一些视觉元素 , 再结合角色所处的环境下 , 观众很容易能够明白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并进行自我的理解 。
这两个角色的设计者就很好地营造出了该角色最早需要的人物性格铺垫 , 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打下基础 。 由于非脸谱化角色相对于其他传统单一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次数较少 , 所以当一个独特的角色突然出现在大众眼前 , 会引起焕然一新的新鲜感 。

其次是服饰造型 , 在我们生活中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年龄段 , 不同的民族等 , 着装分别是不一样的 。
在动画作品中也同样适用 , 角色的服装设计要符合该角色的定位 , 通过服装我们也能一眼区别出不同的角色 , 对一个动画角色来说服装相当于一个无声的描述与刻画 , 传递着该角色的个性特点 。
服饰的设计包括色彩与款式 , 对于色彩方面来说:色彩是一种能够形成主观意识的元素 , 人的视觉在观察色彩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心理情感 , 颜色也会被当成一种象征来使用 , 这是因为颜色会引发人们的联想 。

例如 , 红色我们会联想到火热愤怒;黑色联想到黑暗与邪恶;蓝色联想到大海蓝天与宽广 。 这些颜色用于服装色彩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物的性格 。
由于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 在中国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中也有不少关于哪吒的形象 , 在《封神演义》对于哪吒的外貌穿戴描写是:分开肉团跳出一个小孩儿满地红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镯肚腹上围着一块红绫金光射目 。
通过这句话的描述 , 我们感知哪吒是一个可爱的小孩 ,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 哪吒身穿红色马甲背心 , 褐色宽松裤上系着一条金色腰带 。

对比电影中另一个角色敖丙来讲 , 能看到在哪吒服装上运用的颜色是低饱和度的灰调颜色 , 衣服也是宽松垮垮的 , 突显了哪吒在电影中的冥顽形象设定 。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79年上映的《哪吒闹海》 , 该片中哪吒身穿绿色小围裙 , 脖子上围着一条像粉莲花似的围兜 。
这两部作品都是以哪吒为主角展开的动画 , 但是在服装设计上差异是很明显的 。

《哪吒闹海》中的哪吒被设定为正义的化身 , 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 , 挺身而出、悲愤自刎 。 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 哪吒最后所呈现出的形象也是一种正义的存在 , 只是以另一种故事情节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重述 。
虽然都表达哪吒是正面的存在 , 但两者哪吒的外型却截然不同 。 在《哪吒闹海》中 , 哪吒的外型刻画是符合哪吒的最初形象的 , 活泼灵动虽然脾气暴躁但还是一个小孩应呈现出的模样 。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 , 哪吒的外型设计不像一个五岁的孩童 , 衣着大大咧咧 , 带有一点点痞气 , 与之前的哪吒形象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 并且大多数观众都说这个哪吒是有史以来最丑的哪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