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索尼的“平凡之路”( 二 )


曾让索尼改变世界的消费电子骨牌 , 开始接连倒下 。
Walkman产品线营收被重创后 , 索尼引以为豪的特丽珑显像管电视 , 也遭到以夏普、松下为代表的液晶、等离子技术的冲击 。
起初索尼还不为所动 , 仍坚持走显像管电视路线 , 但市场很快给出了反馈 。 2004年 , 索尼电视的销量被夏普、松下、三星、LG超越 , 沦为销量榜的第五名 。
2005财年第一季度 , 索尼电视部门亏损高达72.6亿日元(约0.65亿美元) , 昔日的营收利器变成了公司的累赘 。
索尼的另一倚仗PlayStation游戏机业务 , 亦未能在崩塌中独善其身 。
2005年 , 凭PS2一度占据了游戏机市场超70%份额的索尼 , 迎来了对手微软的新一代主机Xbox 360 , 另一对手任天堂 , 则推出了新一代主机Wii 。
这预示着游戏机又一新世代的来临 , 索尼的动作却分外迟缓 。
Xbox 360发售一年 , 凭借新世代的机能和游戏画面抢走了索尼PS游戏机的大量用户 , 索尼的新世代主机PS3才终于姗姗来迟 。 此时 , Xbox 360的销量已经达到1000万台 。 但傲慢的索尼 , 却给PS3定下了599美元的高昂售价 。

销量不敌微软Xbox360的索尼PS3 图/网络
这比Xbox 360一年前的首发售价 , 足足贵出了200美元 , 不仅失了先手 , 还毫无性价比的PS3 , 让索尼本就深陷泥沼的消费电子业务雪上加霜 。
再加上录像机等产品随着时代潮流而没落 , VAIO笔记本电脑由于性能和产品布局逐渐被其他品牌取代 , 索尼的消费电子帝国几乎彻底坍塌 。
纵使当时索尼还有着金融、影音娱乐等其它业务苦苦支撑 , 但从Walkman衰落开始导致的消费电子业务亏损 , 使得索尼公司整体一直在盈利和亏损间摇摆 。
2012年初 , 索尼发布了2011财年年报 , 公司亏损达到了惊人的4566亿日元(约57.4亿美元) , 创下多年来的亏损幅度之最 。 当月索尼股价应声跌破1000日元 , 是过去32年里的最低值 。
在那一年 , 国内互联网上甚至频繁流传着“日本索尼公司破产了”的消息 。
尽管这一消息是显而易见的谣言 , 但却折射出索尼当时的沉重现实——创新产品和改变世界已成往事 , 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 才是更重要的议题 。
断臂“流血”复活 , 错失移动时代
顶着最低股价和巨额亏损的狂风暴雨 , 2012年 , 索尼新一任社长和CEO平井一夫上任 。
彼时的索尼业务结构繁杂 , 但除了影视娱乐和金融业务以外都深陷困境 , 消费电子产品、部件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在过去一个财年里都是亏损 , 其中消费电子产品业务亏损高达2298亿日元 。
而当时全球正跨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 移动通信产品自然还不能完全放弃 。 在CEO更替前的2月 , 索尼刚刚并购了索尼爱立信公司中爱立信的股权 , 将公司改名为索尼移动通信 。

索尼收购爱立信股份后改名索尼移动 图/爱活网
在此之后 , 索尼开始对曾经辉煌 , 却深陷亏损的消费产品业务进行改革和重组 。
2012年3月 , 索尼将索尼移动的员工裁员1万人 , 并投资9亿美元进行改组;当年4月 , 索尼退出和夏普合资的LCD液晶面板公司 。 同年6月 , 索尼将化学产品业务以7.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日本政策投资银行 。
在接连收缩消费产品业务的相关投入后 , 索尼在2012财年一度扭亏为盈 , 实现430亿日元的盈利 , 然而好景不长 , 2013财年 , 索尼再度陷入亏损困境 , 且亏损金额超过1000亿日元 。
于是 , 2014年起 , 索尼开启了“断臂求生”模式 。
当年2月 , 索尼宣布将于半年后正式出售旗下VAIO品牌和电脑业务于日本投资基金 , 曾经创造出FaceBook , 给予MacBook Air灵感的VAIO , 从此和索尼再无关联 。

VAIO X505 , MacBook Air的灵感源泉 图/网络
曾为打造索尼消费电子帝国贡献良多的电视部门 , 也在这一年被索尼分割成立独立分公司 , 被要求独立开展运营 , 以尽量扭转亏损困境 。 此外 , 索尼还于2016年将旗下电池业务作价175亿日元出售给村田制作所 , 以此换取公司长期的良性发展 。
接连出售和剥离重要业务 , “断臂流血”求生的索尼 , 凭借消费电子业务重组以及影音、金融等业务的稳健经营 , 开始呈现复活态势 。 新世代游戏主机PS4系列热销带来的大额利润 , 也让索尼从2015财年起 , 顺利扭亏为盈 。
不过 , 自2012年起频繁对消费产品业务改革重组 , 以推动集团实现盈利的同时 , 索尼对移动通信产品的投入和关注度都受到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