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在线网|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 , 汽车智能化正在加速进化 , 成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移动智能终端 。 但与智能化相伴的 , 是汽车每天产生的海量用户数据 。 当下 ,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后台收集并使用这些数据 , 以进行产品的改良和体验的优化等 。 但是 , 随着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共享和使用 , 这也对个人隐私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
为此 , 3月9日 , 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消费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意识与顾虑调查(下简称调查) 。 该调查于2021年11月至12月通过《环球时报》和君迪微信公众号进行样本收集 , 重点研究了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的认知、信心和担忧等 。 那么 , 调查结果到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文末附报告下载链接)
消费者缺乏安全感

调查显示 , 中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整体信心不足 。 受访消费者总体信心指数仅为45.7分(满分为100分) , 仅有约三成(30.4%)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或极其有信心 , 超过四成(41.0%)表示完全没信心或信心不太足 。
齐鲁在线网|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图片
中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整体信心不足 , 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安全感的缺失 , 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
首先 , 与智能手机厂商相比 , 智能汽车厂商更少实施个人数据收集的告知措施 , 这使得用户对智能汽车收集个人信息的知晓程度更低 。 一直都知道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的智能汽车用户(21.8%)明显低于智能手机用户(31.2%) , 而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的智能汽车用户(22.2%)明显高于智能手机用户(16.7%) 。 同时 , 近半数(47.8%)的受访车主表示从未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提示 。 这表明 , 很多的数据收集行为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
齐鲁在线网|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图片
与智能手机用户相比 , 智能汽车用户对汽车收集个人信息的知晓程度更低 , 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其次 , 智能汽车用户普遍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严重后果 , 其中信息的转卖引发的不安感尤甚 。 这些负面影响包括:个人信息被收集和转卖给第三方(88.4%);个人私密信息被偷拍后非法传播或被敲诈(77.3%);账号被盗取私人财产遭受损失(62.9%)和车辆被黑客攻击导致失去对车辆的控制(51.8%)等 。
齐鲁在线网|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图片
消费者担心的个人信息泄露后果 , 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最后 , 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以及不知道如何维权 , 加重了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隐私泄露及后果的担忧 。 调查中 , 21.6%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听说过相关法律法规 , 而近3/4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受保护 , 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让渡隐私与获得便利性的平衡

尽管智能汽车数据包含了诸多个人隐私 , 但其对产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诸多企业挖掘利用这些数据金矿 , 来改善产品的功能 ,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或进行交通拥堵的预测等 , 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 那么 , 如何在让渡隐私与获得便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综合来看 , 高度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智能网联汽车收集、使用和共享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7.4% 。 其中 , 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信息、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信息、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和地理位置及路线信息最为敏感 。
而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愿意考虑共享个人敏感信息时 , 大部分的用户选择了与行车安全和路线规划相关的场景 。 其中排名前五的场景为:为了及时获得碰撞提醒和紧急救援 , 保证行车安全(73.7%);为了避开拥堵道路 , 精准规划行车路线(53.5%);为了查明车辆故障(41.7%);为了调查事故原因(38.1%);为了查询附近商店、加油站/充电站、停车场等信息(36.8%) 。
齐鲁在线网|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图片
智能汽车用户更有意愿共享个人敏感信息的场景是行车安全保障、出行路线精准规划和接受故及事故调查 , 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即便如此 , 在知晓信息用途的前提下 , 仍然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愿意分享个人敏感信息 。 要化解用户对共享个人信息的顾虑并提升其安全感 , 车企仍然大有可为 。 在调查中 , 能提升用户安全感的措施中 , 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在收集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前得到我的同意(67.0%);确保我的个人敏感信息不会被转卖给第三方(63.5%);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收集(60.8%);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由谁获得以及具体用途(60.0%)以及我有权访问、下载和删除我的个人敏感信息(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