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创业|“我不投你,因为你是女的”( 二 )


此外 , 杨柯指出 , 投资人在看团队时 , 确实更容易针对女性创始人 , 会问她:你在这个团队里是怎么成功的 。 遇见女性创始人时 , 投资人倾向于认为她一定有合伙人或团队来进行分工 , 而她只是恰好负责对外融资 。 但看到男性创始人时 , 大家想当然他可以独当一面 , 什么事情都可以覆盖 。
“如果女性作为联合创始人 , 我们倒不排斥 , 甚至比较喜欢一个创始团队中有女性的角色 , 这更能在团队中起到平衡作用 。 ” 杨柯有过一个投资标的 , 整个公司都是技术咖 , 对人际关系很不敏感 , 但有一个女性高管专门面对市场 , 这样的搭配就能有效地扬长避短 。
Candida Brush等学者的研究也印证了杨柯所说的投资人偏好 。 从2011年到2013年 , 在美国所有获得风险投资的公司中 , 高管团队里拥有女性成员的比例由9%升至18% , 同期 , 这些公司筹集到的风险资本占到了总额的21% , 而女性作为CEO的公司所获得的风险资本仅占总额的3% 。
当投资人的隐形偏见——难免对独立的女性创业者产生怀疑——仍旧客观存在时 , 杨柯认为 , 如果一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女性创业者对外融资时 , 找个能够出来面对投资人的男性合作者 , 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 比如先请一个男性高管来对外沟通解释 , 创始人在更成熟的阶段再露面 , 双方打配合 , 更能互补 。
从事消费领域创业的叶楠(化名)认为 , 既然创投圈就是有些既定的偏见存在 , 那么一个成熟的创业者应该思考怎么去应对它 。 初期融资是一个特殊场景 , 在数小时之内 , 投资人见到创始人要做出投还是不投的决定 。 这个模式导致了它有时像个“表演” , 创业者应该思考如何在这一小时内让投资人觉得你是个优点突出、值得信赖、能把生意做大的人 。
叶楠补充道:“融资时 , 我有一些女性朋友故意不化妆 , 把自己打扮得丑一点 。 这有点像演戏的过程 , 我没有说它一定是虚假的 。 但在这个过程里 , 你要去营造一个让投资人愿意去投钱、你的公司能做大能增长的一个人设 。 ”
打破偏见的可能性
尽管创投圈的性别偏见不免存在 , 但创始人的技术、阅历、个性往往可以打破偏见 。
杨柯指出 , 近年来热门的医疗、科技行业看重核心技术 。 技术是比较容易衡量的指标 , 男女创业者在这些领域拥有较为平等的身份 。
根据山行资本的数据 , 其所投项目中 , 女性创始人占比近20% , 她们的公司分布在出行、消费及医疗健康等领域 。 这些女性创始人以40-50岁为主 , 全球顶级名校硕士及以上学历过半 。 目前她们的公司融资轮次情况以B轮、C轮居多 , 也有上市公司 。
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认为 , 在科技行业 , 女性创始人并不亚于男性 。 “一个顶级的CEO可以兼具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 。 以往大家会觉得女性的结构化思维或者科学逻辑思维会相对弱一些 , 但我们看到非常多优秀的理工科女性 , 在这些方面都非常强 , 当然她们在同龄人中本身也是佼佼者 。 ”
此外 , 创投圈流传着35岁是个女性创业分水岭的说法 , 投资人倾向于将35岁前女性创业者的性别特征放大 , 但较为忽视35岁后创业者的性别差异 。 徐诗观察到 , 30-40岁相对是比较集中而黄金的创业年龄 , 比如山行投资的镁佳科技CEO庄莉确实是35岁以后创业 。 但徐诗认为 , 这个年龄不一定是分水岭 , 实际上她们认为自己这时候在资源准备、战略思考上才更加完善清楚 。
女性创业者尽管大多不如男性激进 , 但她们普遍更能坚持 。 在徐诗看来 , 本身女性的韧性就比男性强 , 能创业的人韧劲就更强 。 在组织战略和管理上相对有同理心 , 也能有利他的一些视角 。 杨柯同样发现 , 前几年互联网创业浪潮下 , 不少男性在不停转换赛道 , 女性相对于会坚持一件事很久 , 在前期艰苦的时候比较能熬得住 。
车规半导体公司芯驰科技的创始人及CEO仇雨菁 , 就是一位典型的科技领域女性创业者 。 在芯片行业打拼了20余年之后 , 她决定在44岁创业 。 由于既具备完善的学科、技术背景 , 又足够有阅历 , 因此在她的经验中 , 并未遇见以往创投圈存在的性别偏见 。
仇雨菁表示 , 半导体行业有特殊性 。 在技术积累上 , 她所在的车规芯片行业研发周期比较长 , 通常5年以上才能完整积累一次车规芯片从研发到成功前装量产的经验 。 因此在这个行业经验越丰富 , 成功概率越高 。 她解释:“芯片研发周期长 , 需要长期大量的投入 , 是一个磨练人心性的行业 , 需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波峰和波谷 , 才能掌握周期性的发展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