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丨早筛查 “挽救”新生儿听力

今年3月3日是全国第22个爱耳日,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享有听力健康,从筛查开始,从预防开始。”合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专家说。
在合肥市妇计中心婴幼儿听力筛查门诊,每天都会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做听力复筛,但许多家长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医生,孩子在家有点动静就会醒,感觉他能听得见,听力没问题。可为什么听力筛查却通过不了呢?”“孩子出生时听力筛查通过了,但现在大声喊他、或者对大的声音都没反应呢?”
对于这些问题,专家解释道:新生儿听力筛查只是简单判断孩子听力是否可能存在异常,并不能区分听力损失的严重程度。“如果是轻到中度的听力损失,孩子对于40~50分贝以上的声音是能够听到的,但听不清楚。”专家说,新生儿听力筛查只能判断孩子出生是否存在听力损失,而对于后天迟发性的听力损失无法预测。“所以,听力筛查未通过或者出生时有听损高危因素的孩子,要及时进行双耳听力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儿童要明确听损程度和病因,做到精准医疗,早期干预。”
全国爱耳日丨早筛查 “挽救”新生儿听力
文章插图
婴儿的听力障碍早发现【全国爱耳日丨早筛查 “挽救”新生儿听力】0~3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中耳里还有羊水残留,几天后才能被完全吸收,此时宝宝并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但能听到较大的声响。如果突然出现60分贝以上的声音,宝宝很容易受惊吓,会全身抖动、眨眼、皱眉头、前臂急速屈曲、两手握拳、哭闹、喘气甚至停止进食。
4~6个月
宝宝开始能辨别妈妈的声音。跟宝宝说话时,他可能会用眼睛注视你,或专注于听你的声音而停止其他动作,头转向声源,表现出对熟悉声音有感知的能力。
7~11个月
宝宝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听到妈妈哄逗的声音,可发出笑声,有的宝宝甚至会听从妈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1岁~1岁半
宝宝能按听到的语言做出反应,当问到“鼻子”、“眼睛”、“嘴巴”在哪儿时,会用小手指出来。通过环境中的其他各种声音,也可以观察出听觉反应、并开始了语言的学习。
如果遇上宝宝下列情况,妈妈可要特别当心了:

  • 1~3个月的宝宝,你在他耳边大声拍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或者是宝宝睡着时,不能被大声惊醒。
  • 8~12个月宝宝,听到熟悉的声音并没有转过头去,或者听到人们的说话声没有对应地牙牙学语。
  • 1岁半的宝宝,还不能说出一些很容易发音的字,比如“妈”、“爸”,或者你让他做那些你教过的动作,他一直不会做。
  • 2岁的宝宝,如果在没有用眼睛看的情况下,就不能按照你说出的一些简单命令去做动作。
专家提醒:如果怀疑宝宝有听力问题,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或专门的听力机构做一次专业的听力检查,确诊宝宝是否真的有听力损失,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听觉训练益处多1、有助于语言学习
妈妈的声音是宝宝听力发育的“营养素”,虽然你还听不到新生宝宝的语言或发声,他却一直在听着你的声音。宝宝牙牙学语时,你的声音对他的智力发育相当重要,因为宝宝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语言。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习语言来实现的。
2、有助于智力开发
听觉训练有利于智力开发,听力对语言的发育起决定性作用。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是1~3岁。宝宝头半年,主要是以听言语为主,若此时不接触声音、不给言语交流,或听力出现问题,势必会造成语言发育障碍,导致日后学习和人际交往的困难,影响智力发育。
3、有助于培养音乐灵感
宝宝天生对节奏就很敏感,对悦耳的音调或语调也同样敏感。
天生就能辨清音阶,无论是哪种的语言,宝宝最初学说话的时候能比成年人分辨出更多的语句,所以你可不要忽略了宝宝的天分培养。
护耳要有好习惯
  • 不挖耳朵:这种不良习惯很容易损伤外耳道,引发外耳道炎。
  • 防进水: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
  • 防噪音:长时期戴着耳机听歌,煲电话粥,或长时间处于噪音的环境下,对听力损伤很大。
  • 感冒及时看:耳、鼻、咽喉都是相通的,感冒久治不愈容易引发中耳炎。
来源:本文综合安徽商报、南方晨报等内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