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讨好型人格”的3大特征,对人对己可能都是“灾难”
文章插图
摘要:
01、这个世界上,真正被“宠坏了”的孩子,少之又少!因为“宠孩子”需要两个先天条件:有钱且有闲。
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或许有条件能让一两个人(比如全职妈妈、爷爷奶奶)天天围着孩子转,但并不意味着孩子是被“宠着”和“惯着”的。
02、大众观念所致,带孩子的那个人往往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回归家庭”并非每个全职妈妈所愿、“隔代亲”也绝非爷爷奶奶所盼。
以至于,我们很少能看到没有戾气的“带娃者”,在他们的言行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有不甘”(不情愿、不耐烦)。
与其说他们宠孩子,不如说他们更宠自己、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孩子在他们身边,是容易被忽视的,他们可能从未真正“看见孩子”。
03、人都是优先考虑自己的,这不是自不自私的问题,这是人之常情,换谁都一样!
问题是,我们在研究和分析“讨好型人格”成因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每一个表现都与此相关。
文章插图
文|陈老实YOLO
编辑|神逗奶爸
文章插图
“讨好型人格”的3大特征
还是如往常一样,我不拿别人举例,因为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我拿“老实人”来形容曾经的自己,我是心甘情愿的,一点也不违心!
在我身上,几乎存在着“老实人”或者说“老好人”所具有的“讨好型人格”的所有特征。
其一,一味地迎合他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多数时候,即便是我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我都会下意识地去认同别人。
跟老人交流的时候,我的这个品质叫“有亲和力”,所以我的“老人缘”一直都特别好。
跟老板或同事交流的时候,我的这个品质就成了“唯唯诺诺”了!
我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甚至希望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因为我希望跟别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我会下意识地把别人的意见或者别人的事放在首位,却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事放在最后考虑。
我会下意识地“奉承”别人,觉得一旦自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就会冒犯到他、不被他接纳甚至被他当初“敌人”。
到最后,老人们反倒觉得我“没见识”、老板和同事们也把我当成“墙头草”,没人拿我当回事、没人拿我的意见当回事。
可是我为什么这么做呢?
说白了,就跟我小时候担心违背母亲的意愿之后她不高兴或者痛哭流涕一样的,担心冒犯到别人、让别人尴尬、不高兴、伤心难过什么的。
文章插图
其二,敏感、容易“内归因”(自责)
我好像自小就有一项“特异功能”:我特别善于察言观色,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能敏锐地察觉到“不对”,我对人们的情绪异常的敏感。
这本来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品质,只不过到我这里就是一个极端——我会下意识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自我反省。
说个简单的例子,有一天我给到家里做客的丈母娘倒了一杯茶,丈母娘一直不拿起来喝。
你知道我想什么?
我在想:是不是我还不够热情?是不是她觉得我家里收拾得不够整齐?是不是她看到我的手没那么干净……
事实上呢?我丈母娘本身就那么一个性情、本来就是个很难相处的人。
就是这样,我在感知到他人情绪不对时就会内心不安,会去想是不是自己哪里没做好才让对方不高兴。
【 孩子|“讨好型人格”的3大特征,对人对己可能都是“灾难”】以至于我总在自责,害怕是自己的过错导致别人不愉快,然后被疏远。
然后,我会很快“缴械投降”,通过自己的妥协、退让,用道歉的方式避免让别人产生不适。
也就是说,什么都是我的错,事情有问题,那一定就是我没做好。
我为什么会这样,我自己心知肚明:我自小就知道我母亲一个人养育我长大有多不容易,我不想让她失望、不想让她伤心、不敢跟她顶撞,她虽然不会打我骂我,但她会跟我哭啊!只要她的情绪稍有不对,我就得立马在自己身上找问题,通过改变自己的言行来让她开心。
- 小秘密|为防止妈妈偷看,小学生全程用“英语”聊天,网友看后自愧不如
- 父母|父母的这种瞎“节俭”,正在无形中摧毁孩子的未来,别不当回事!
- 宝妈|妈妈给娃买“蛋糕边角料”遭群嘲:贫穷的父母,养出自卑的孩子
- 心理|孩子被打时如果出现以下反应,代表心理不太健康,家长要及时停手
- 良性肿瘤|11岁男孩意外“摔”出肿瘤,在这之前他还经历了两次手术!
- 胎动|孕36周产检单上突显一“符号”,医生:有这些情况,基本要剖腹产
- 驾驶者|又是血的教训,这种车给孩子当玩具,就是害了孩子!
- 小美|15岁儿子跟妈妈睡一张床,当亲情失去“界限”,苦的恐怕还是自己
-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个人,过度依赖父母,可能会成为“废人”
- 江歌|毒朋友比毒药更毒!远离这3种“毒友谊”,能帮孩子建立正确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