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武大50名学生将卫星送上天!用了老师800万经费,搭长征八号升空
晓查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一趟火箭载着22颗卫星成功上天,长征八号这次又刷新了一波历史纪录。
文章插图
而且其中一项,还是武汉大学参与打破的。
国内第一颗由学生自研的遥感卫星“启明星一号”,顺利发射入轨!
没错,这次卫星从研制、管控、发射到后期监测,包括创新点设计在内,全程都由学生来主导,一共有50多人参与其中。
文章插图
△图源:湖北日报
发射成功后,学生们就能直接与卫星实时“互动”,在太空中完成设计和实验。
简直解锁了搞科研的新姿势有木有!
文章插图
要知道,在遥感领域,数据是科研关键,然而此前学生们可用的数据大多来自国外,难以用来验证一些科研上的新想法。
现在武大有了自己的卫星,“今天发个指令马上拍摄,明天数据就可以传下来”。
话题一出就在网上火了,有网友表示,赶紧让代码替自己看一看银河:
文章插图
也有武大校友调侃“别人造卫星,我在凑数”
文章插图
那么,这颗“学生自造”的遥感卫星,究竟长啥样?
最大亮点由研一学生提出这颗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卫星。
它的大小只有40×30×40cm,重19.2kg,搭载可见光和红外相机各一台。
文章插图
△图源武汉大学官方微博
而在技术上,它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8波段的夜光遥感。
夜光遥感,利用遥感技术从太空观测地球在夜间发出来的光芒,这些光芒大多由人类活动产生。
但在之前,卫星的夜光遥感图像大多是黑白的,也就是只有1个波段。
如果将波段增加到3个,就能看见红黄蓝三色的彩色图像,这也是我国之前大多数遥感卫星的技能。
然而,要想将夜光遥感的波段增加到8个,也就是除了红黄蓝三色以外,还能看见颜色的深浅,类似的研究还很少。
因此包括参数调整等实操在内,基本都需要自己研究完成。
在经过尝试后,最初提出这个“8波段夜光遥感”创意的研一女生李津津,又进一步在原有的方法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数据测量的精度。
据湖北日报介绍,人眼可见光的频率是480-650nm,而8个波段的“启明星”夜光遥感频率则覆盖了400-1000nm范围。
也就是说,“启明星”看到的夜光遥感成像,超过了人眼可见光的覆盖范围。
其他参与的学生们,有不少都来自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最终做出来的卫星,不仅能获取高光谱、夜光和红外遥感图像,而且还能被应用于水体环境监测、地区森林覆盖率观测、城市规划及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分析等领域。
文章插图
△图源武汉大学
但据武大介绍,这颗卫星的提出,其实“源于一次论文答辩”。
据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巫兆聪教授表示:
论文答辩时,有不少学生们都有很多新的想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数据去研究验证。
当时能用到的数据大多是国外的,但这些数据并不符合需求。
整个项目从研发到测试,一共花费500万元。
文章插图
△团队部分学生代表合影,图源武汉大学
研发成功后,团队恰好又遇到了长征八号火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因为长八是用于小卫星低轨道低成本的火箭,整个发射费用降低到300万元。
对此,项目负责人金光教授表示:
300万的发射太便宜了。
不仅如此,这颗卫星的数据,还会开放给全球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免费使用。
据说就连联合国卫星中心、地球观测组织等机构都在排队了。
“启明星一号”是“启明星系列星座计划”的首发卫星,整个计划由多颗遥感卫星组成。
在这之后,包括它的地面测控与数据接收,都由武汉大学遥感卫星地面站来完成。
造一颗卫星到底难不难?绕地球飞行的人造航天器无论大小,都可以叫人造卫星。
武汉大学发射的这枚“启明星一号”属于微纳卫星。微纳卫星通常指质量在10千克量级、具有实际使用功能的卫星。
- 卫星|卫星商业价值的尽头,谁来善后?
- 陆地|中国卫星电源迈出国产化的重要一步
- 发射|纪念“大运号”卫星发射 限量版“宇航员蓉宝宝”来了!
- 发射|长征八号成功发射微纳星空研制的五颗商业卫星,“一箭22星”创新纪录
- 一号|陆地探测一号01组“双胞胎”卫星如何“心灵相通”?
- 发射|SpaceX 昨日再发射 50 颗“星链”卫星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发射陆地探测一号01组B星 将与A星在轨组网
- 运输机|独家视角!中国卫星解析乌克兰热点地区战况
- |“卫星锅”为何会被禁用?专家终于说出实话,我们差点被它害了
- 卫星|B站之后,互联网公司不爱放卫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