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昆|有多少儿女,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 二 )


林父默默地听着儿子的哭诉,他理解了孩子的苦衷,但是儿子却曲解了他的执念。林南自然无法体会到在大讲成分论的岁月里,被人歧视、受人侮辱的父亲是如何一天天、一点点将满腹诗书和鸿鹄之志沤成了心酸、哀怨和悲凉;当曾经的理想有机会在儿子身上实现时,父亲又是怎样急切、兴奋地将那些心酸、哀怨和悲凉发酵成甜丝丝、火辣辣的酒酿,让其浸渍五脏六腑,然后幽深地从丹田顶出一口喷到儿子身上。
寸草有心 春晖难报
正是因为有过被“逼学”的不快经历,做了父亲的林南发誓不让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他抱定不逼迫、不勉强的原则,从不为儿子的学习成绩焦虑,他对孩子的希望就是身心健康、品行没有问题,其他一切顺其自然。
然而,随着儿子慢慢长大,林南逐渐意识到自己这种“佛系”教育方式并非完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因为他发现儿子对学习几乎没有上进心。
秉昆|有多少儿女,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
文章插图
在中国式家教中,林南的“佛系”教育方式只是个例。通常,即便再卑微的父母也免不了有让孩子“活得比爹妈强”的愿望,至于希望孩子“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的梦想,哪个父母没有过呢?也正是因为怀揣这个“万一实现”的梦想,但凡有能力、有机会培养孩子,哪怕方式方法不对,父母们也都会勇往直前、无怨无悔。
韩超的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从小到大在教育韩超的过程中,种田的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不然也得像我和你爸一样出大力”;当瓦工的父亲则说,“超子将来学建筑设计,画图纸就行,不用出大力”。在父母千辛万苦的培养下、有意无意说教的影响下,在他们既严厉又殷切的目光中,韩超考上建筑大学,学了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做起了建筑设计。
从上大学的那天起,韩超就有一个愿望:把父母接到济南,住进楼房。毕业10年,婚房贷款还未还清的他,又租了一套一居室给父母住。然而,满心欢喜回家接双亲的韩超碰了钉子——父母让他把房子退了,他们不住。父亲生气地说:“你怎么想的?自己的房贷还没还清,又给我们租房子。哪根筋搭错了?”母亲说:“超啊,你买婚房我和你爸连个首付都没给你凑齐,俺俩心里就够难受了。你不抱怨是你懂事,可俺们也不能再给你添负担吧?”母亲是带着难为情的笑说这话的,但韩超却听得泪眼模糊。
“爸、妈,你们……自私了哈,”韩超的语气有些凝重,“从小你们就希望我上大学,我上了;爸希望我学建筑设计,我也学了。你们的愿望我都帮你们实现了,而我的愿望你们却不管了。”“你有啥愿望啊?”母亲关切地看着儿子。“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有了一个愿望——把你们接到济南,住进楼房。”韩超说得很坚定。“儿子啊……”
父亲有些感动,“你的心思爸明白了,可是租房子得需要钱啊,你哪来这些钱?”“爸,你放心,我年轻力壮,我可以多接些活儿,还可以再兼职做点别的,房贷、房租都不是问题。”韩超脸上露出了笑容。“可是……超啊,那样你就太累了。”妈妈心疼地摸着儿子的手。
“妈,再累有你和我爸累吗?你看你的腰都累成啥样了?三天两头一犯病就不敢动。我爸快六十的人了,还在工地上苦哈哈地干……你们这样让我整天惦记,还怎么能好好工作?”
如愿将父母接到济南的韩超,又兼职做了顺丰物流的快递员。晚上搞设计,白天以送快递当运动,工作、健身两不误;闲不住的父亲在附近的建筑工地找了份工作。韩超隔三差五去父母那里吃顿饭,给母亲按摩按摩腰。韩超说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一天早晨,送快递的韩超在一所小学门外看到一场景:一个八九岁的女孩双手拽着妈妈的电动车边哭边喊着:“我不要上学,妈妈,我不喜欢上学”,只见妈妈用力掰开孩子的手将其向外一推,并丝毫不为倒在地上孩子的哭喊所动,转身上车快速离开。“这个当妈的真狠心!”“是亲妈吧,这样对孩子?”一些送孩子的家长在后面议论纷纷。
韩超却有自己的看法。孩子已在校门口的安全区,不远处有执勤的老师,她不会有啥危险;旁观者又怎么知道那个掉头离开的母亲眼里没有泪水?如果不是孩子太过分,妈妈又太想管教孩子,怎么会毅然决然这样做?他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他逃课跟着邻居家的孩子去了镇上的游戏厅,妈妈知道后把他摁在椅子上一顿暴揍,打得他三天没法坐。后来妈妈帮他抹药,他看到妈妈的眼圈是红的。上大学后,他曾对妈妈说很感激当年那顿暴揍,否则他有可能像邻居家的孩子一样连高中都考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