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凭借微表情就能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靠谱吗?( 二 )
当这些有效刺激的问题梳理出来之后,在发问的时候我们把问题岔开,最后再重新组合。
比如,我测试你。可能先问:“今天你的衣服很好,在哪儿买的?” 在得到回答后,继续问:“哦?这么便宜。”后一个问题大概就是:“你的月薪是多少?为什么会用这么便宜的价格去买?是个人习惯呢,还是因为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联系到核心问题了,并不深究,再跳出来,“你女朋友喜欢这件衣服吗?” ……
每一个问题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但不都直指我们怀疑的那件事情,这样总结出来的题目,要符合一个双向推导的分析原则。
如果我看到你在假笑,也要结合前因后果,以及逻辑趋势来判断,这个假笑能不能解释为毫无嫌疑的表达,比如说它仅仅是礼貌,如果解释得通就记下来。我们简单称之为往 “白” 方面的解释。
那么,这个假笑能不能解释为心虚、恐惧或者是尴尬?可以的话,这是逻辑通道,就是往黑的方面解释。只要是用微反应做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出现了可黑可白的情况,就只能选白的解读,也就是说这个反应是无效的,不可以作为怀疑他的依据,因为我们的原则是宁纵勿枉。
文章插图
《匹诺曹》动画
微反应跟测谎仪还不太一样,测谎仪可以把生理信号的微弱变化,用电讯号放大,所以,它能够非常敏锐地找到你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痕迹。而我们看到的反应,只是用摄像机捕捉到的。所以,如果每一个表现都往黑了去解释的话,这个人一定是坏人。因为每个人都会因为社交的培养和多年的习惯,有自我抑制的倾向。所以,微反应的判断一定是宁纵勿枉,要符合双向推导的原则。
文章插图
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测谎仪”玩具
最后,当所有的测试题目以及对方的反应解读完成之后,再还原成 为原来的设计,每一个部分都会有自己独立的逻辑线。他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他的回答是不是符合趋利避害的总体原则。如果逻辑线本身是矛盾的,一定有谎言,我们去排查哪个是谎言;如果逻辑线本身没有矛盾,符合趋利避害的总体原则,这个人就是清白的,我们不可以怀疑他。无论如何,最后,我们拿出的并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方向。这个人对什么事情特别在意,他在谈到哪些问题的时候,产生了诸如抵抗、恐惧等强烈的情绪,那么,这件事情就是我们提供给侦查方在下一 个阶段的排查方向。
看似复杂,实则简单
“微反应” 所有的分析,其实都依赖于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的每一条肌肉形态和运动功能,都是进化而来的。神经系统给了你一个指令,让肌肉做一个收缩,是有进化的规律在里边的。
普通人通常认为表情更多地用于社交场合,一个微笑或者皱眉,就能表达出愉悦或者疑惑。但只要往远古时代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是有他的生理依据的,这些动作其实都直接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相信可以通过人的外在表现,来逆推人的心理痕迹的一个依据。
那么,如何来逆推呢?我们研究的体系是,要先有一个刺激源,各种信息都可以作为刺激源,可以是一段音乐、一张图片……
在人的情绪体系中,首先是惊讶,真正惊讶的情绪确实很短,真的不会超过一秒。试想一下,全速奔跑的猎豹,一秒钟之内,可以前进35米。所以作为一种弱势的生物,如果 “惊讶” 的时间特别长,来不及反应可能就已经死在天敌的爪下了。
接下来,我们要对 “惊” 做出评估,一个方向是积极刺激,积极刺激能够引发愉悦类的情绪,这类情绪可能衍生出满足、开心和得意等不同层次的感受。所以不同的刺激源所能带来的不同的情绪程度,可以用一个递增曲线来表示,随着刺激源力度的增加,产生情绪的饱满度也会增加。
文章插图
再来看消极情绪,起点同样是 “惊”,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不喜欢、不认可的东西,会把它评估为是不是厌恶类的,但它对你的刺激力度不会太大,因为不会对你造实质性的伤害。当刺激源的力度增加到你感觉到威胁存在的时候,就会调动愤怒的情绪。而愤怒的核心特质是 “我要干掉它”,我要“消除掉这个不利的刺激”。
- 显微镜|当母乳被放大1000倍,纯净得让人难以置信,太神奇了!
- 精索|男子到十堰人医接受显微精索静脉曲张结扎术
- 微缩模型|幼儿园老师让画妈妈睡觉的样子,看清孩子们的画,妈妈想打人
- 孩子|孩子学习压力大,香酥微辣,补充钙质,妈妈用心给孩子做的营养菜
- 准妈妈|孕晚期,孕妈若有这些微妙变化,或许恰恰是胎儿发育好的表现
- 微量元素|宝宝如果营养不良,会发出3种信号,家长要提前预防
- 胎儿|产检做B超发现胎儿一直“微笑”,孕妈很开心,医生还是打掉吧
- 微笑|新生儿这个动作出现得越早,暗示脑发育比同龄人快,以后更聪明
- pc|警惕!你家宝宝可能每天喝下上百万塑料微粒!这种水杯早被禁了
- 检测|卫健委再次强调:儿童体检不得做微量元素检查,为何屡禁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