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丛拾卷(ID:xingcong-shijuan),作者:偶来世上,头图来自:《死亡诗社》剧照
01
知识付费,并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
但它是那种说出来没错,却总让人觉得别扭,深思之后又发现确实干瘪无味的概念。
从2016年被集中引爆,到了今年,知识付费已经成为了一个六七百亿的大市场。让无数自媒体的人在小赚一把的同时,也不断为这块蛋糕抹上一层层更厚的奶油和糖霜。
他们相信:消费方式与消费观念的升级为内容付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知识而买单,内容变现逐渐成为新的风口。
他们也相信:内容变现加快了大众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过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越是多样,大众对知识的渴望就越多。
他们更相信:“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在知识经济体系下才得以绽放光芒,知识付费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前所未有的丰富和深刻。
02
这看似美好但却带着些虚幻的图景,并不全是从业者的自吹自擂和参与者的一厢情愿,纯粹以否定性的视角看待这一领域,是对许多人的不尊重。
而如果说知识付费有问题,其实也就两个问题罢了。
一个“知识”,一个“付费”。
03
说到底,知识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和流转的。
从人类开始思考世界开始,“何为知识”就和认识论一起,成为让无数天才耗尽一生心血的话题。
“我们如何能够认识世界。”
“我们如何能够知道我们的认识,能够代表某种确定的真理。”
在那些先哲们的眼中,知识,是具有崇高性的,往小了说,它是具备普遍必然性的判断,往大了说,它代表了这个宇宙的绝对精神。
从巴门尼德开始,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在尝试区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在真理之路上,人们感知到的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和理念,而那在世界中流变的、短暂的、生灭不定的东西,只能叫做意见,叫做表象。
我们今天看到的真知识,那些令很多人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甚至弃之如敝履的东西,是不知道多少代人,费了多少努力,在每一个时代百舸争流,最终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粹。
它们,当之无愧是知识。
而每一个时代的绝大多数话语,都在历史的见证下,在自己的流变中消逝,成为意见。
所以,如今的“知识付费”,知识这二字,并非不能用,但在用它们的时候,人们最好在自己的脑海中,还能够偶尔记起,人类为了那真正知识所做的漫长而艰苦卓绝的努力。
和那些努力相比,现在绝大多数所谓知识,可能连意见都算不上,仅仅是些散乱的信息而已。
连许多被拆解导读的书本身,都称不上知识;那些导读、精要、提纲,那些一分钟了解,五分钟通透的短暂信息,如何配得上知识之名?
在这个角度上看,移动互联时代的内容和数据秉承的逻辑别无二致。
【 巴门尼德|知识不付“费”,知识付“命”】这哪能叫做知识就是力量?充其量只说明了:信息就是金钱。
04
和知识存在的问题一样,付费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它所遮蔽的东西(恰如当下所谓的知识,实际上遮蔽了信息和真理的差异性)。
知识历来就是要付费的,这根本没什么;而那些精心准备段子和信息的自媒体人,为自己的内容进行变现,也没什么。
在这里要讨论的,依旧是人们在这种概念游戏下被切割开的某些东西,或者被遗忘的某些历史。
说知识付费的命题是空虚的,并不是说读书不用花钱,而是试图让我们回忆起,实际上人们为了知识而付出的,远远超过那点金钱。
以金钱来衡量对于知识的获取,无异于担忧布加迪威龙的油耗。
信息才付费。知识付命。
05
古代的求学者,一日为师便终身为父。
一个头磕下去,那就是一辈子,读书做学问,不是为了论文,不是为了毕业,不是为了找工作,更不是为了和别人显示自己与时俱进的谈资,或者在消除焦虑的诱惑下,将自己的时间浪费的如此充实。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获取的知识,不是被记录的信息,而是镌刻在一个人的生命之流中,与其自我意识不可分割的精神,它承载着我们的主体性,也连接着我们和整个客观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我们的知识,就在我们的生命中,要人们咬着牙、忍着苦、耐得住寂寞、扛得了诱惑,才能一点一点浇筑在自己的身上。
- 字节跳动|字节跳动竟然把python入门知识点整理成漫画书了,让人茅塞顿开
- 知识付费|知识付费,也逃不过“焦虑”的本质
- 跑分|知识付费,也逃不过“焦虑”的本质
- ETC|DC系列靶机知识点总结
- 创业邦|知识付费,也逃不过"焦虑"的本质
- ARM|12个你不知道的冷知识,emoji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 月亮|小米获月亮拍摄专利授权,这估计能称得上无聊的冷知识了
- 专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1年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 小米手机|小米手机怎样熄屏显示时间?教你三种玩法,涨知识了
- |供电系统的模式和常用的设备电路符号,学习电气识图必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