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型|“不买就不走”,当孩子拿着玩具不放手时,奶奶的做法引路人点赞
带孩子逛商场的时候,家长最头疼的应该就是孩子到了玩具区走不动。碰到喜欢的即使家里已经买了一堆,买了玩不了两天就得落灰。
你还是无法改变孩子的这种不理智消费,硬拉走呢很多孩子都会哭闹,甚至打滚,搞得旁边人都来围观,最后就整的很尴尬。
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大人大致是这种解决方法。一种就是利用家长的威严,“赶紧把玩具放那听见没有,说不买就是不买,你站到天黑我也不会掏钱的,赶紧跟我走!”,这时候孩子如果还不走家长一般都会强硬地掰开孩子手中的玩具,然后不顾孩子的撒泼打滚迅速带孩子撤离玩具区。
文章插图
另外一种呢,是采用柔和的方式,通过哄骗的行为来转移孩子在玩具上的注意力。毕竟对玩具的喜爱来得快去得也快,家长要想哄小孩那还是特别简单的。
“诶,你看那边小朋友都在玩滑梯,我们去晚了就没位置了,玩具现在买了也没法带,回头走的时候咱再买”。总之各种理由一哄,孩子也就逐渐忘了玩具这茬。
这两种呢都能解决孩子的不理智消费行为,但其实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同的。第一种方法简单粗暴,但过于强势,孩子在面对家长的这种状态时自然是无力反抗,即使反抗也会被无视。
【 同类型|“不买就不走”,当孩子拿着玩具不放手时,奶奶的做法引路人点赞】
文章插图
虽然解决了问题,但会使得孩子未来的性格变得被动,孩子不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而对家长的爱产生怀疑,变得唯唯诺诺。
而第二种呢,虽然手段上足够柔和但却包含着欺骗。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对欺骗产生了免疫力,欺骗也就逐渐不起作用。
与此同时还会出现不信任家长的副作用,孩子对父母开始失望,选择不再信任父母所说的话,上演大人版的狼来了。这时家长的管教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孩子也未必肯配合。
由此可见,这两种方法其实都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我们不妨看下这位奶奶的做法,看奶奶如何用教育的智慧让孩子主动放弃不愿撒手的玩具。
文章插图
孙:“奶奶,这个车好酷啊,你必须要给我买!”
奶:“这样的车我们家里好多啊,这个有什么不一样吗?”
孙:“这个最好看,别的都比不了。”
奶:“可奶奶觉得家里红色那个擎天柱更酷炫啊,那个还能变身呢,这个显然比不上家里的啊”
孙:“我不管,我现在就要这个。”
奶:“那行吧,你可以买。但我们约定过,买同类型的要用你自己的零用钱。据我所知,你的钱可不多了哦,你确定要买这个还没家里的好的玩具吗?”
孙:“那还是不浪费这个钱了,我们去玩别的吧奶奶。”
文章插图
一旁的人听到这段对话,纷纷夸赞奶奶的教育方式。奶奶面对孙子冲动的消费欲,并没有急着制止,而是耐心地让孩子去表达买玩具的理由。当孙子没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时,奶奶拿出了之前的约定,花自己的钱让孩子不得不考虑玩具的价值,最终主动放弃了这一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奶奶之所以能化解孩子的任性,除了耐心引导,更重要的是提前立的规矩,“买同类型的玩具要花自己的钱。”
这个规矩有效地避免了家里买很多重复的玩具堆一堆,避免了浪费。当孩子在玩具区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时,通过把利害关系转嫁给孩子身上让孩子主动去调节不合理的消费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更是避免了孩子出现撒泼打滚,在玩具区哭闹的现象。这种做法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孩子并没有明确的金钱概念,并不能理解自己的消费冲动会对家庭的经济状况带来负担。
所以会经常出现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强硬的阻止或者温和的哄骗也能达到效果,但会给孩子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孩子正确消费观的形成,也会给父母的家庭教育带来阻碍。
在消费上,提前给孩子立相关的规矩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让孩子逐渐建立起规则意识,同时也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在这种情境的锻炼中逐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地使用金钱和消费。同时也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发展,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 语气|宝爸“错发消息”到班级群,想撤回已来不及,家长我们没看见
- 妈妈|4类“中国式妈妈”付出再多,也感动不了孩子,容易耽误他的前途
- 宝宝|妈妈发现“带红色”纸尿裤,月嫂称婴儿生理期,检查后得知原因
- 奇葩|学生名字全是“鱼”,被同学取笑,老师点名也问“8条鱼来了没”
- 聚德|宝宝“丑萌”满月照火了!紧皱眉头一脸嫌弃,网友笑翻:生无可恋
- 奶粉|新华全媒+|疫情下的接力:为“断粮”宝宝送奶粉
- 爸爸|爸爸姓“吉”,护士将出生证明打错,宝爸看后不怒反笑:不改了
- 老人|“同样带娃,为什么奶奶免费、姥姥有工资?”聪明的媳妇该这么说
- 颜值|新生儿都很丑?“最美新生儿”颜值高,网友感叹:我愿意等她18年
- 出产房|“踩生”不是迷信,孩子出产房后,第一个抱他的人确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