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56字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马伊琍曾发过这样一篇微博:
文章插图
她前几年带大女儿时信奉“独立育儿法”,早早地让孩子和自己分床睡,之后经过学习才发现原来自己做错了,太早和孩子分床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还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经过反思,在陪伴小女儿长大的过程中,就会调整自己的做法,多给孩子爱和依赖,不再继续犯错。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那些能够教育出优秀孩子的父母,无一不是懂得反思和学习的父母。
父母懂得反思和学习,就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和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对父母自己来说,也是二次成长。
缺乏自我反思能力的父母,通常有这样错误的教育观念:
觉得父母天生就是高于孩子的,不管怎样对待孩子都不为过;
不会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正确,看问题只看表面。
于是我们会看到,孩子染上网瘾,父母把孩子送到强制戒除网瘾的地方关着,忍心让孩子承受殴打、电击之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父母只会一味地责罚、逼迫孩子,从不会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
文章插图
心理学家塞德兹说:
【致家长: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这样的父母】“人如同瓷器一样,幼儿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无数案例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几乎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如果孩子沉迷游戏,请想想是不是自己对孩子陪伴和关爱太少,孩子缺乏温暖和情感交流;
如果孩子学习不自觉、磨蹭拖延,请想想自己是不是对他的催促、包办过多,没有让他学会自我管理;
如果孩子爱撒谎,请想想自己是不是在孩子犯错时反应太强烈、责罚过重;
如果孩子不爱阅读,痴迷电子产品,请想想自己是不是平时从不看书,只会盯着手机······
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自我反思,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走入误区、是不是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父母通过反思和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占有欲,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念,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所谓育儿先育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曾经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道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
“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不管是几十年前的父母,还是如今的父母,很多都缺乏自我反思能力。他们往往直接由着自己的性格、直觉,或是按照自己曾经被对待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很伤人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并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
这个问题,连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傅雷都未能避免。
傅雷四岁丧父,他的二弟一妹,因母亲出外奔走,家中无人照顾而死。
母亲只剩长子傅雷,对他管教极其严厉,背书背不出就打。他曾用“只见愁容,不闻笑声”来形容自己的童年。
童年痛苦的经历,母亲严苛的管教,造成他孤僻易怒的性格。做了父亲之后对孩子的教育也极其严格。
文章插图
当傅雷年岁渐高,回忆自己对孩子童年时期的态度,常常陷入愧疚与自责中。
他在写给儿子的信中说,自己每天都会因为穿衣吃饭的小事,冲儿子发脾气。
“在你穿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洗脸时只在脸上抹了一把;你没有擦干净你的鞋时我又对你大发脾气;你把东西不小心掉在地上时我又对你大声怒吼。 ”
“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找到了你的错处:你把东西放在地上,你吃东西狼吞虎咽;你把手肘放在桌子上,你在面包上涂的奶油太厚。 ”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
一直以来对儿子冰冷严苛的傅雷,反思过后变得无限慈爱和温柔,无微不至地关爱儿子的生活,深情地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艺术。这才有了那本充满浓浓父子情的《傅雷家书》。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会受自己以往经历的影响的,尤其是童年经历。
童年如何被自己的父母对待,长大了就非常容易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即便是自己当时非常排斥的、受到了伤害的做法。
- 下腹部|女童腹痛难耐,家长却骂她多事,送医途中离世,得知原因家长痛哭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聪明|这3类孩子多半是“假聪明”,长大反而没出息,家长别瞎高兴了
- 老师|“请倒数第一名的家长发言”,宝妈的一番发言,让老师羞愧
- 禁忌品|被称为“幼儿杀手”的食物,影响发育和身高,家长仍在给宝宝吃
- 动词|4招增强孩子表达能力,天第书院:家长要用行为做最佳的聆听者
- 准妈妈|精致妈妈有多久没有关注体内的“铁”啦?!——孕期篇
- 学生们|让孩子去打工还是读职高,资深班主任的几句话,让很多家长醒悟
- 睡眠质量|宝宝出生“头三年”很关键,家长做好这3件事, 孩子会很聪明
- 智商|如果家长是这2种血型,生下的娃往往智商更高,不妨对照下自己